楷模|郭明利:焊缝不超3毫米,他为核电设备“绣花缝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 发布时间:2021-09-16 09:28

摘要: 在璀璨飞舞的焊花中,他为企业和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焊花缤纷,绚烂如花。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庞大的核电设备,由一块块特殊材料通过焊接技术一点点拼接起来,才有了最后的模样。每一条焊缝,误差不能超过 3 毫米。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站辅机厂一线车间班组长郭明利,就是这样一个在各种材料上“绣花”的工匠,他用自己的坚守,保障着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安全,用他的追求,探索着更高效、更先进的技术突破。


原来他只是个“劳务工”


2004年,郭明利进入辅机厂制造部工作,当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务工”。他回忆说,那时候自己没有高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就想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工作的头四年里,他从事的是最艰苦,也是最基础的批磨工种。每天,他需要通过手工打磨焊接完的产品,把表面变得更平滑。一天下来,满身的灰尘污垢,双手也弄得脏脏的。但他没有因此打退堂鼓。“表面洁净度、质保检测,每一个参数都有精细的要求,要满足要求就必须细致认真。”这项别人看起来枯燥重复的“苦差事”,在郭明利这里,被贴上了“精益求精”的标签。“精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每一刻都不曾忘记。


在批磨工作之余,他还抽出时间跟着车间师傅学习电焊技术。他说,焊接和批磨其实密不可分,只有知晓了整个链条上的环节操作,才能让工作事半功倍。相比于批磨,焊接技术要求更高。郭明利一边跟着老师傅学习实践,一边自己找资料学理论。深夜里,他还伏在案头研究着,有时就在灯光中趴着睡着了。经过不断钻研,他很快掌握了焊接技术的要领,并在工厂职工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不久后,郭明利被调到了焊接岗位。戴上面罩,拿起焊枪,焊花纷飞中,一晃就是十余年。



在“全球首台”项目中建奇功


经过多年的历练,郭明利先后参与了各类等级的高加、柴油机主贮油罐、除氧器等产品的制造,对各类焊接加工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压力容器、核电等标准的50余项业内资质和资格证书堆起厚厚的一摞。不仅如此,在郭明利的团队里,高级技师几乎已经成为“标配”,郭明利用自己的坚守,保障着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安全有三分之二的师傅都是高级技师,其中不少是他带出来的年轻骨干。但他总说,走进车间,把每一个焊缝焊好才是真本事。


技术过硬,才能创新突破。AP1000核电机组是世界上最新的核电三代技术,首台核电AP1000安注箱正是在辅机厂制造,其特殊的材料和体型导致了一些焊接方面的难题。


经过前期的反复论证和测试,郭明利大胆提出了改变焊接顺序,减小电流、提高速度的方案,对于中间筒体采用六人同时焊接,对封头拼接采用中间向两边对称焊,以此尽可能地减小变形而达到制造要求。在面对热镍堆焊的难题时,郭明利采用了小电流快速焊,快速冷却等方法来控制层间温度,保证了产品质量,最终产品水压试验一次成功。这在当时,也开创了行业的先河。


200℃高温前埋头苦干


炎炎夏日,室外的温度都超过了35℃,在通风不是很顺畅的情况下,焊接车间里就像个大火炉。正是此时,国电泰州电厂百万级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落户上海电气。这个全球首台的重大项目,需要郭明利全程参与蒸冷器筒体的制造。由于焊接材料的特殊性,极易出现裂纹等缺陷,且焊接时预热温度要达到200℃,工作环境相当恶劣。


顶着近40℃的高温,郭明利穿上厚厚的白色工作服,戴上面罩,钻进了空间狭小的设备内部,趴在管束上进行电焊、批磨、切割等作业。白色的工作服几乎瞬间就变了颜色,郭明利保持着姿势,继续工作。


“整个过程中,产品需要加热到200℃,并且始终保持在这个温度下,才不会出现开裂。”他说,那时候的感受至今让他难忘。“有些闷热,感觉浑身湿漉漉的。”1个小时后,他探出身子,掏出水杯猛灌了几口。短暂休息后,他又一次转身投入工作。


郭明利说,其实这个看起来直径长达5米的圆筒体,内壁只有5毫米厚,外面是碳钢,里面则是不锈钢复合层,焊接起来极易开裂。“这是全新的挑战,完全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在前期做了反复的工艺试验,通过焊接过程中电加热保温,保持焊缝均匀受热,并采取工艺措施预防焊接缺陷,才最终顺利完成焊缝的焊接,为攻克上海电气的重大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这个当时技术攻关的难题,已经是辅机厂的成熟项目。常态化产品,一个接着一个地走出车间,走向世界。



熬通宵助复工复产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春节刚过,早早从老家赶回来的。郭明利结束隔离后便第一时间投入到企业复工复产的战役中。


“当时车间的班组人员复工比例不高,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员工返岗。但是时间不等人,我必须顶上。”郭明利没有犹豫,车间在制的重大产品迪拜光热项目正需要赶期,郭明利每天义务加班,哪里有人员短缺,他就到哪里去支援,弥补了焊接人员的不足,保证了复工后车间生产的有序推进。


早上7点半到车间,21点才离开,他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车间里。“那时候有一款产品要求48小时保持在稳定的温度下连续焊接才能完成,这就只能熬夜了。”那一天,郭明利一宿没睡。他说,后半夜确实很困,但他强撑着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我想到办公桌上还有公司为我们准备的小点心,想着一会儿去多吃点,就忘了时间。”他打趣道,在那样的环境下,当他举起焊枪,肩上扛着的就是责任。


近二十年来,郭明利载誉满满,其中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2014-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农民工”的光荣称号十分瞩目,他用自己的汗水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本质所在。在璀璨飞舞的焊花中,他为企业和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焊花缤纷,绚烂如花。


责任编辑:李成溪,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模讲党史|全国劳动模范、上海电...

楷模|郭明利:焊缝不超3毫米,他...

花博匠心 | 花博会看装配式建筑...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