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瑞金医院副院长、心外科主任赵强:“开心”工匠赤子心(内附视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发布时间:2019-12-06 10:05

摘要: 2019年度“上海工匠”赵强,已积累2万多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开创多项新技术、新方法,被誉为中国冠脉外科“第一把刀”。

【名医名言】

医德为本,修身为上;病人为本,修术为上;以勤为本,修业为上。

【人物聚焦】

赵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心脏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常委及冠心病外科主委和心力衰竭外科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医用机器人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候任主委、上海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会长、美国胸心外科学会(AATS)委员,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会员、国际微创心脏外科协会(ISMICS)会员。担任《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主编、《Innovation》中文版副主编及《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等杂志编委和评委。主持“863”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以及DACAB等多中心临床研究。牵头撰写中国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4部。在国际顶级临床医学期刊《JAMA》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临床医学成果奖等奖项。


在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及心脏移植等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国内著名的心血管外科专家。尤其在冠心病外科方面,已积累了超过2万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丰富经验,并开创多项新技术、新方法。在上海率先开展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直接吻合术(MIDCAB),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常规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手术成功率99.5%,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搭桥术;与心脏内科合作,率先应用杂交技术进行心肌血运重建;率先开展全动脉桥血管搭桥术;创立搭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新方法和二级预防体系;开展复杂、高难度心脏瓣膜修复术,成功率达95%以上;在上海率先开展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较早在国内开展心脏移植和心室辅助循环,并应用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深入组织工程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研究。


【名医风采】


采访赵强前,我又重温了一遍纪录片《人间世》。


第一季第一集,为了给一个小伙子移植心脏,他偷偷出院,带病做了5个小时手术;第二季第四集,更是直击人心。没有血怎么办?不输血,少用血,意味着刀法要够快够准。一台心脏手术只能用5块纱布,这是赵强术前定好的目标,手术结束,备用的血袋未动,纱布不多不少,正好用掉5块;双胞胎妈妈妊娠27周,感染性心内膜炎诱发心衰,命悬一线。一台手术救了3条人命,最终一个都没少……


外科手术200年,心脏是手术刀最后攻克的人体“禁区”,心外科因此被誉为外科手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而赵强,就是那个摘取明珠的最强者。就像《人间世》真实记录的各类病例,来瑞金找赵强的,都是疑难、危重、复杂的心脏病人,“赵主任看过,我才放心!”“赵主任救不了,我才会死心。”总听到患者这么说。


民间关于赵强的传说有很多,有的神乎其神,无从考证。不过在业内,他却真实创下了无数“奇迹”,堪称中国心外科界的一座丰碑,是不少人心中的偶像——


他率先在国内开展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从医33年,手术量超过25000例,被誉为中国冠脉外科“第一把刀”;他勇于创新,在国内率先尝试多项新技术,包括:非体外循环搭桥、微创搭桥、机器人搭桥、杂交血运重建、干细胞治疗心梗后心衰等,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开展川崎病患儿冠脉搭桥的医生;作为国内冠心病外科领域的领军者,他牵头制定了多部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将其经验、理念分享给更多外科医生,规范了中国搭桥手术技术,还建立了上海冠脉搭桥质控标准,并在全国范围推广;他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的“双料”常委,是为数不多的在美国胸心外科学会担任委员的中国心外科医生……


而当这个传说中的心外科界大神,坐在我面前,侃侃而谈他的病人、学科、科研、梦想时,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赵强,一个“每天都要开心”的心脏外科医生,一个热爱医学、心系病人的心外科主任,一个怀着赤子之心、济世情怀的一代良医。


“工匠精神”就是精、专、细

没想到,瑞金心外科主任赵强的办公室,居然直接开在了心外科重症监护中心里,后来看到他的微信签名——“每天都要开心”,我顿时肃然起敬,原来,这是一个心怀病患,每天冲锋在“拯救心脏”前线的医生啊。


赵强的办公室进门处,挂着一幅他手术时的照片——头戴头灯、放大镜,手握手术刀,神情专注的样子,神圣又帅气。他说,这就是他日常工作的写照。在这位新晋上海工匠眼里,“工匠精神”就是“精、专、细”,“精即精湛、精致;专指专业、专注;而细则是细致和细节,这似乎也正是我们瑞金精神的延展与拓宽,因为它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一种细致专注的服务精神!”


看过赵强手术的人,无不为他的刀法所折服。有人说他是个手术诗人,他的手术就是一种艺术——在跳动的心脏里,手指翻飞,犹如跳舞,手起刀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血管只有2毫米粗,缝线比头发丝还细,老师就像在心脏上绣花,手术细腻干净,没有一个多余动作,血管缝合后,血流顺畅,竟然不需要补针!”学生赞叹道,赵老师是个外科天才,即便在边远落后地区手术,设施条件再差,他都可以安之若素,在手术台上灵活变通,将每样器材都能用到极致。



这些动作不是快进,而是赵强真实的手术操作。


但是,赵强却不愿多炫技,他说,手术安全永远排第一,我们不以数量取胜,而是重在质量和新技术的引领上。我们现在可以做到80%以上的心脏手术不输血,搭桥手术成功率高达99%。我们更关心一个病人术后5年、10年,是不是还活得很好。


问他职业生涯最难忘的手术是哪一场?他的回答出人意料——1995年赴美留学前在中山医院的最后一场手术。上世纪80-90年代,国内的心脏病患者大多是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而冠心病、非风湿性瓣膜病的发病率已呈上升之势,但是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尚属滞后。那个病人当时将面临第三次瓣膜手术,前两次在其他医院换的都是生物瓣膜,心脏里面的解剖结构全乱了,病人的心功能很差,病情非常复杂。赵强和同事奋战18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难忘不是因为手术难度高,而是当年31岁的赵强看到了国内外医学的差距,他踌躇满志,想去西方学习冠脉外科新技术、病人管理新理念,在国内最后一次开刀,有不舍更有对未来的憧憬……


从医33年来,这种“勤学不倦,追求新技术,治病救人”的初心,始终没变。1998年,赵强毅然回国,从此一心投身于我国的心脏外科事业,之后在中山的十年,他学以致用,积蓄经验;2009年转战瑞金的这十年,传承开拓,在医院大力支持下将瑞金心脏外科发展成国内一流的心脏中心:从基础到临床,他领衔完成了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重大课题数十项,主持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7项,并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他带领团队把现代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临床,获得3项发明专利;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问世后,他在全国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填补了我国机器人心脏手术领域的空白,并联手心内科,开展杂交技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使患者通过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疗效。


当年的热血青年,从西方一朝学成,报效祖国,如今,他将心外技术从东方传播到欧美,不断发出中国声音。特别是2018年,赵强团队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双药联合治疗使搭桥患者的桥血管通畅率提升了12%。该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临床期刊《美国医学杂志》,成为中国心外科医生的首次创举。为此,赵强受邀登上了医学殿堂级盛会——美国心脏年会的演讲台。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赵强团队又在思考,怎么用无创检查手段为患者提供同期搭桥手术的循证依据。目前,由瑞金心脏外科发起的“QFR指导心脏外科搭桥术的临床研究”项目已启动,并入选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有望向国际推广。


“有没有创新精神,决定一个医生的格局。”赵强若有所思道。


一个人走得虽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

“有梦想有目标时,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我相信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赵强的梦想是,把瑞金心外科打造成中国南方的心血管诊疗中心,并具有国际影响力。这需要薪火相传,几代人接力。他急切地想将一身本领,倾囊相授,传给更多的心外年轻医生。


赵院长、赵主任、赵教授……赵强有很多头衔,但是他更喜欢大家叫他赵老师,他培养了70余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是华东乃至全国范围内培养学生最多的教授之一,并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等称号。


在瑞金的十年,最让他自豪的是,带出了一支亚专业齐全、人才梯队合理、平均年龄才36岁的心外“尖刀连”。


“修心脏的活,难度大,风险高,又苦又累,培养一个普外科医生只要3年,心外科医生还要学习胸外科、血管外科知识,成长起来起码要10年,很不容易。”赵强说,在国外,心外科医生40岁左右才能独立工作,我们这里可以缩短到35岁,几年前来的毕业生,现在虽然还是主治医生,但是心脏外科常见的三级手术和大部分四级手术,他们都能做了。”


为何瑞金的年轻医生能迅速成长?赵强说,一靠规范化训练,二是充分给予机会。目前,赵强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团队培养和临床科研上,他亲自为年轻医生制定高标准的培养计划,并设计系统化教学流程。


“老师手术时,头顶经常会架着摄像头,遇到高难度或少见的病例,就开机录像,看老师一场手术胜读十年书呢。”一位学生说,虽然很怵赵老师,但是喜欢他来教,因为能学到真本事。严师出高徒,这样细致、科学的培养,让科室的年轻人快速成才。


我问赵强,做您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品质?他说,逻辑缜密,思维敏捷,有团队精神,勤奋肯吃苦,愿意坚持。而最重要的是,关心体贴病人,急病人所急,为病人着想。“心外医生要有一颗强心脏,没有对病人的热爱,对医学的执着,会撑不下去,也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


中国好医生的双s理念

2018年,胡润榜评选中国好医生,每个城市每个专科10名,瑞金心外科独占3名,赵强位列其中。他说,做好医生,技术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心地,要有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和牺牲精神,要愿意为患者奉献时间和精力。为此,他对团队提出“双S” 理念——Surgery+Service(手术+服务),用现代心脏外科技术,为病人提供一流周到的服务。


再忙,赵强都坚持每周看门诊,每次门诊结束时往往已是晚上六七点。“很多病人都是被其他医院拒绝,多方打听慕名而来,我怎能忍心不收?”


“胃不好,他瞒着大家,悄悄去消化科,胃部息肉手术2个小时后,又回来继续开刀;深夜经常来医院紧急抢救患者,通宵手术后累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歇一歇;有时中午的盒饭,放到晚上手术回来,还一口没动……” 已和赵强合作超过10年的心血管专科护理督导康磊说,赵主任对物质和生活的要求极低,心里装的都是病人和学科发展。


如今,身为瑞金医院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心外科主任的赵强,依旧很拼。每天早上6:20闹钟准时响起,7点出门,查房、手术、门诊……常常晚上7、8点到家,再看文献,改文章,做课题,一天只睡5个小时。为了紧跟国际前沿医学,他会花1/3的业余时间,浏览国外20几本专业期刊,知识更新一刻也不懈怠。


如今,在瑞金医院每年1800台心外科手术中,他占了450台左右,几乎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外院无法接诊的疑难重症病人。“现在手术少多了,以前巅峰时,我要到全国60多家医院演示心脏搭桥手术,一年要做1100台,最多一天做了9台。”


我问赵强,打算几岁封刀?他说,65吧。退休后,会把过去的经验写下来供后人参考,如果病人、科室需要,就当顾问,尽力帮帮他们。


结束采访后,再看他的朋友圈,发现这个“每天都要开心”的人,其实是个率真简单的人——他每天都一门心思开好刀,一心一意为病人。他又是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人,当瑞金樱花盛开时,他会满心欢喜,拍下视频,开心分享。短视频里,看那落英缤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那种默默奉献、无私付出,大概就是一代仁医的工匠精神吧。


国之大医,当如赵强。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心脏搭桥手术占魔都3成!瑞金医院...

【名医】瑞金医院副院长、心外科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