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患者,不要轻易切除子宫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程忠平 发布时间:2019-08-30 16:48

摘要: 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作为一种妇科良性疾病,都与女性内分泌激素代谢异常有关,切除子宫实非必需。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是导致女性子宫切除的主要因素。这两种疾病不仅给女性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烦恼,而且那些因此而切除子宫的女性更是备受精神折磨。其实,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作为一种妇科良性疾病,都与女性内分泌激素代谢异常有关,我们在深入了解其发病因素和治疗手段后,可以知道切除子宫实非必需。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纤维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临床发病率为病率为20-30%,育龄女性子宫肌瘤检出率高达50%以上。基于病理检查,子宫切除标本肌瘤检出率高达70%以上,而且80%以上为多发性。由于子宫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常由患者随机检查B超发现,故临床报道的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子宫肌瘤是一种性激素生长依赖性良性肿瘤,肥胖、偏食动物性食物(红肉)、初潮年龄早、晚婚晚育、不育及有毒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等均是促进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子宫肌瘤患者不是全部都有症状,大约半数患者有症状,半数患者没有症状,前者称之症状性肌瘤,后者称之无症状肌瘤。临床症状出现与否,严重程度,决定于肌瘤的大小、位置和数量。当肌瘤生长在子宫的外面,即浆膜下肌瘤,即使肌瘤直径很大,有时候也可以没有症状;相反,当肌瘤生长在子宫腔内,即粘膜下肌瘤,即使直径很小,哪怕只有1cm大小,也可以造成严重月经过多。子宫肌瘤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三个:月经异常,主要包括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长此以往易造成女性慢性贫血,引起心肌劳损、体力下降、亚缺氧、情绪变化等;下腹部包块:部分患者可自行在下腹部触摸到包块;压迫症状:子宫前贴膀胱,后靠直肠。子宫肌瘤向前压迫膀胱可以引起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向后压迫直肠可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症状。不孕、流产:黏膜下肌瘤和引起宫腔变形的肌瘤可以引起不孕或流产。

针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我们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年龄、生育要求,根据肌瘤的类型、大小、数目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段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众多手术方式中,结合子宫肌瘤易复发的特点,子宫切除术无疑可以“一劳永逸”,然而其带来的生育功能丧失、月经消失、内分泌紊乱等不适又让广大女性“望而却步”。在此背景下,由程忠平教授团队原创研发的子宫动脉阻断技术,秉承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新理念:保留子宫,做完美女人,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月经过多的症状,降低了复发率(仅为3%),至今,已有上千例子宫肌瘤患者接受了该技术的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又称子宫腺肌病,病变局限于子宫,是一种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由基底部向相反方向生长,即子宫基层方向,即导致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病灶以分散的方式发布于子宫基层也称之为子宫腺肌症,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整个子宫肌壁中增生,并引起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使子宫均匀性膨大。子宫腺肌症多发于30-50岁的经产妇,常合并内异症和子宫肌瘤,发病机理与子宫肌瘤类似,与多次妊娠、分娩、慢性子宫内膜炎等关系密切。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及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患者子宫肥厚并且易有盆腔粘连,对排卵及胚胎着床有很大影响。妇科检查时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

通常我们可依据典型的进行性痛经及体征,结合B超提示“栅栏样改变”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此外,子宫腺肌症患者的血清学CA125指标有一定程度升高。

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症无根治性药物,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与子宫肌瘤类似,针对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及“痛不欲生”的恼人特点,同济十院妇产科团队运用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盆丛神经阻断技术,为广大腺肌症女性带来了福音。

同时,我们呼吁广大女性要做好经期保健、保持乐观心态、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保暖,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责任编辑:孙明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患者,不要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