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化农民:把“5G+”带进田间地头——新质生产力下的职业观察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4-03-27 18:48

摘要: 让农业从“靠天吃饭”变成了“靠科技吃饭”,实现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

头图为沈怡在巡视羊舍


3月26日,春雨暂歇,田间吐出新绿。走进位于崇明区中兴镇的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G+智慧无人农机水稻田、蔬菜大棚投料智能化管理系统、5G+智慧无人羊场等各种代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新场景不断涌现,成为农业生产的“动力引擎”。


从传统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科技感十足的无人农场,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广大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功劳。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让农业从“靠天吃饭”变成了“靠科技吃饭”,实现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


万禾农业智慧蔬菜大棚内景


会种地,更“慧”种地


“大多数第一次见到我的人,都说我不像个农民。”沈怡是一名新型职业化农民,同时也是万禾农业的副总经理。她说,“新农民”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双腿沾满泥土的形象,更不再局限于种地谋生,而是为了解决好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渴望通过农业生产获得成就感,实现人生价值。“看到种子从破土而出到开花结果,吃上自己种的稻米煮出的白米饭,才能真切感受到土地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沈怡说,万禾农场目前有1000亩生产有机蔬菜、1000亩种植有机大米。在没有“机器代人”之前,4位崇明熟手农民忙活一整天,8个小时只能出四五百盘苗。推行机械化后,农田的机械化率达到了70%-100%,4位农民如今只要每天使用自动育苗机,即可2小时出2000盘苗,有机大米的种植更是实现了从育种到收割全程无人操作机械化。在此基础上,企业利用“5G+”数字化移动通讯技术,只要调节开关,就能实现水肥“精确配比”。从人力畜牧到机械动力,农业的种植效率和生产质量得以提升,农民亦在劳动强度减轻的同时增加了收入。


万禾农业5G+智慧无人羊场


专家和农民之间的桥梁


在万禾农业,养殖崇明白山羊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农田有机肥需求和蔬菜秸秆问题,没想到因其肉质细腻,口感肥而不膻,一经上市便成功火出圈。如今,走进位于陈滧公路边的万禾智慧羊场,闻不到刺鼻的异味,白山羊或立或卧,悠闲自在。与传统羊舍不同的是,这里的工人非常少,只有一台悬挂在屋顶的智能摄像头实时监控着羊群的一举一动。


“我们一、二期羊场,实现了从种养循环到半智能化的转变,三期羊场已打造成5G+智慧无人羊场,戴在羊耳上的耳标升级为植入羊体内的动物芯片,实现了崇明白山羊行为智能识别。”沈怡告诉记者,从“靠人”到“少人”再到“无人”,新型职业化农民在智慧化羊场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帮助场长做好管理,引进一批新技术、新设备融入生产过程,邀请专家博士为羊场的智能化决策提供最佳方案。”

航拍万禾农业智慧蔬菜大棚


产品好,还要会吆喝


新型职业化农民被称为“一专多能”型人才,除了要将最新的技术带到田间地头,还要帮助农民把好产品以好价钱卖出去。“传统农民没有品牌意识,更没有成熟的市场渠道,收获的农产品只能拉到农贸集市交易,卖出的价格十分低廉。”沈怡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好也要会吆喝。他们要做的,就是打造各种消费场景持续为农场引流,借助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方式,用好“郊野农场+线上农场+都市农场新零售”三大农场模式,把优质的农产品推向更大市场,逐步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条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近段时间,天水麻辣烫等特色美食成为打开文旅流量密码的一把钥匙。为此,沈怡抓住时宜策划推出了“明‘羊’天下——崇食文化综合体”项目,结合崇明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打造智慧羊场、羊肉制品、羊肉预制菜、羊肉餐馆等羊文化产业链,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环节,此举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5万元,带动周边农户约50人实现就业。


摄 影:李成溪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新质生产力下的职业观察系列报道之...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更多“大国工...

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劳动者,晋升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