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黄炎培和他们的职业教育思想观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0-11-27 13:03

摘要: 要倡导职业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向全社会延伸。

《南通日报》2017年5月1日“城市记忆”版上刊登王世明的文章“张謇与黄炎培”。最近,对于张謇实业+教育+公益的研究非常热门,但似乎有些“冷落”了作为张謇“忘年交”的黄炎培,或者说是“淡忘”了迄今已成立103年的中华职教社。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先驱者

1917年5月6日,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张謇、梁启超、伍廷芳、宋汉章、黄炎培等48人,联合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48位官场、教诲界、工商界著名人士作为提倡人在《中华职业教诲社宣言书》上署名,张謇是此中的主干,而主事者即黄炎培。

中华职业教育社创立之初,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改革的先行者。

2012年有作者发文称:中国在甲午战役中惨败的沉痛履历,使得中国的一批先辈常识分子开端舍弃重官轻商、重德轻技的旧不雅念。走上崇尚科技和实业的门路。同时,他们看待外来武艺等方面的头脑不雅念,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张謇和黄炎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陶冶。然则他们所面对的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晚期渐渐迈向当代社会的庞大迁移转变时代,他们都不得不在传统与当代之间作出艰巨的决议。他们都履历了困难卓绝的“革新旧教诲、兴办新教诲”的中国早期教诲当代化历程。

张謇和黄炎培开办的实业教诲、职业教诲以及反应近代产业临盆须要的常识内容,转变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诲的一统性。总的来说,张謇兴办教诲,比黄炎培要早;张謇平生中开办的用于实业教诲的黉舍有几十所。较黄炎培亲手开办的黉舍为多;而黄炎培对付中国职业教诲的孝敬,更多的在于他是职业教诲的构造者和头脑理论奠定者。

有资料称:1917年5月,创办中华职教社前,张謇在创办近代中 国师范教育和特种教育的同时,努力开拓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其中不少是首创之举。自1902年创办农学堂起至1915年创办盲哑学校师范科止,前后14年,共创办、资办职业学校(专修班)19所,专业门类广泛,涉及工业、农业政法、金融、交通、工艺等各个领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初、中、高级人才。1918年,张謇与黄炎培共同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校址在上海南市区陆家滨迎薰路。校长黄炎培,张謇为学校议事员,张孝若等为经济校董。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挚友“忘年交”

张謇与黄炎培(字任之,号楚南),一个是清末状元,一个是清末举人;一个出生于1853年,一个出生于1878年。俩人都是江苏老乡,两人年龄虽相差25岁,但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名副其实的忘年交。

黄炎培和张謇走的道路在总体上是一致的。都是扬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而以理想主义的精神,立足于社会,在民间尽自己的努力,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作为实业家、教育家的张謇,于 1902年创办了“民立通州师范学校”,这是全国最早的一所师范学校。此后又创办了一系列的中等学校、特种学校、职业学校等。张謇在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中,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也得到许多知名人士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中有张之洞、刘 坤一、梁启超、章太炎、于右任、黄炎培等。以后,南通的经济与文化教育事业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吸引了不少名人贤士到南通讲学或讲演,如王国维、陈师曾、梁启超、章太炎、陶行知、黄炎培以及美国的杜威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社会团体江苏学务总会在上海成立,次年更名为江苏教育总会。张謇被会议公举为会长。教育总会的宗旨为“专事研究本省学务之得失,以图学界的进步,不涉学界外事”。江苏教育总会不仅推动本省教育的兴改,而且其影响及于全国。1913年江苏教育总会开会,张謇虽一再请辞,但仍被选为会长,黄炎培被选为副会长。江苏省教育为各省先导,张謇执掌省教育总会十余年,襄助会事最力,而为张謇倚重的则是黄炎培、沈恩孚两位先生。

1906年冬,预备立宪公会在上海成立,会员大都为江浙工商界代表及开明绅士,郑孝胥被公推为会长,张謇与汤寿潜为副会长。不久郑孝胥辞职,张謇改任会长。随着立宪浪潮的蓬勃兴起,清廷不得不作出准备立宪的姿态。1908年,张謇奉旨筹办江苏咨议局。次年秋,江苏咨议局正式成立,张謇被推选为议长,黄炎培为常驻议员, 两人的交往更多了。

张謇与黄炎培的交往在他们的日记中亦有所反映。1914年12月2日,张謇日记载:“与沈、黄议河海工程事(沈恩孚、黄炎培)。”时张謇正在全国水利局总裁任上。黄炎培1923年12月3 日日记载:“夜上大庆船赴南通,应啬公(张謇)之召。”4日日记载:“与啬老长谈。”

1908年,南通成立了筹备自治公所,张謇任议事会议长。各乡自治议事会相继成立。张謇在南通实现了“宪政”体制下的地方自治。加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张謇所经营的南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与传统的农村集镇社会有了明显的区别,一跃成为全国的“模范县”。1926年8月24日,张謇因病与世长辞,举国哀悼。

黄炎培敬挽长联曰:“物则棉铁,地则江淮,盖其自任天下之重如此;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凡在后生,宜知勉矣?早岁文章,壮岁经济,所谓不作第二人想非耶;孰弗我有,孰是我有,晚而大觉,尚可憾乎?”这副挽联是对张謇的一生予以高度概括,对他取得的业绩给予很高的评价。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出生于江苏省海门直隶厅长乐镇,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开拓者,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主张“实业救国”,为中国的民族纺织业、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兴起,以及教育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出生于川沙镇内史第,毕业于南洋公学,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 黄炎培于1905年参加同盟会,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之后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1965年12月21日,黄炎培逝世。

 张謇和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观

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是与张謇一起在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上践行不断丰富成熟的。黄炎培的主要精力放在创办职业教育上,他主张“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提倡手脑并用,注重实践。两人的教育思想是互相影响的。

张謇在致黄炎培《论新教育致黄任之 函》中,强调办教育要注意德育,认为“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礼与德行艺三者矣”。在1917年12月至1923年11月的6年间,黄炎培五次来南通。1917年12月4 日,时任江苏教育总会副会长的黄炎培,曾来“江苏省代用师范”(即通师)大礼堂作“职工教育问题”演讲。他在南通期间,还参观了张謇创办的“甲种农校”,并写了调查报告。1918年3月,黄炎培第二次来南通,参观了垦区,写了《江淮间观垦记》,对张謇倡导开垦农田情况及其成就介绍甚详。1920年1月,黄炎培为接洽师范附属联合会事来通,并在1月6日在代用师范演讲。1920年6月5日,黄炎培和杜威、陈鹤琴等6人,来南通演讲。1923年11月,黄炎培第五次应邀来南通,向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全体师生作了题为“理想的女子”的讲演。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职业教育目的观:

一是职业教育与个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其要点有二:一是指个体充分和谐的发展;二是指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特别是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了职业教育目的观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统一,也体现了他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的崇高境界。

哈佛校长陆登庭在北大演讲时就曾说:“大学帮助学生寻找实用和令人满意的职业是必须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大学的杰出性应该表现在善于塑造健全完善的人。”黄炎培先生在他的职业教育目的观上把“谋个性之发展”放在职业教育目的的第一位,这是现代中高职教育值得继承和学习的。

二是职业教育与谋生。

黄炎培既注重了低层次的“谋生”,又注重了高层次的“乐业”,实现了“谋生”与“乐业”的统一。这不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在职业技术教育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善是最高的美德”,他就是把教育当作实现“善”即幸福这一理想的手段来论述的。“教育能够使自然赋予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开发,除了传授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之外,它还能让受教育者具备他所处时代的各种规定性,这既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幸福生活赖以实现的物质前提。”“为了实现每个人的幸福,教育应该把受教育者作为具有完整精神和独立人格的真正的人来对待,不仅仅关怀他的物质所需,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其心灵的呵护,提升其探寻生活意义的能力。”

2010年当年近4个月来,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厂区接连发生10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结果8死2伤。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有9名社会学者向社会联名呼吁杜绝悲剧。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专题调查组也已进入富士康。社会都在深刻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血淋淋的事件。其深层原因之一,就是富士康仅解决了员工的“无业者有业”,但没重视如何使“有业者乐业”。中国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职业教育等,可从富士康案例中,汲取丰富而深刻的反思。

三是职业教育与服务社会

实用化。我国处在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比较快速,许多新的职业领域往往先于职业培训。这就需要体系内与体系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注重与社会紧密联系,注重创新探索。一方面加强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优秀高等职业院校的合作,一方面要加强国内的校企合作,尽可能使学校科系与专业设置布局同产业结构尤其是与工业结构大体适应。

产业化。高等职业教育是否要实现产业化?如果实现产业化,最重要的高职教育如何向社会全开放。不仅要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急需专门人才,而且要面向社会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生产协作等服务。根据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需要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实行按需办学、按需施教,实行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三结合或教学、实习、生产、经营、服务一条龙,同时能与各类教育相通,上下结合,左右连接,打破一家一户孤立办学状态,实行联合办学,开展校际之间、条块之间、系统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联合。

联合化。高等职业教育走内涵联合发展办学模式主要有:与用人单位联合办学;与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与乡镇、农村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专业师资雄厚、设备先进的优势,与乡镇、农村主动合作,将分校办到乡镇、农村,拓展和提升社会服务力。

四是职业教育与增进生产力。

把职业教育与增进国家、世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是黄炎培先生把职业教育目的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职业教育既然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健全的个性,有谋生之能力,能服务于社会,当然更重要的是为创造国家和全人类的物质财富,贡献更大的力量。这是职业教育的伟大、光荣的历史使命。

要倡导职业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向全社会延伸。六十年代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首倡终身教育的理念,继之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终身教育加以肯定并使之广为流传。1999年汉城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全民职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将传统的TVE技术与职业教育改称为TVET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培训愈发受到重视。当今,根据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现实,我们更要倡导并已经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也列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中。

上海与南通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改革探索,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可以在新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是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体系中,可以添加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版块,也是配合迎接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在上海主会场的紧迫需要。


通讯员:施蔷生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预计2025年我国6岁以上人口平...

张謇、黄炎培和他们的职业教育思想...

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产业经历“寒冬”...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