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俊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老小区的“阿婆们”用上了独立卫生间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刘振思 发布时间:2021-12-11 13:53

摘要: 美好的背后,离不开上海市先进工作者、长宁区房屋修缮和安全监督科科长王嘉俊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们的共同努力。

“我想都没想到,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还能有机会进行厨卫改造。”在长宁区的岐山村小区,孙阿婆看着崭新的独立卫生间激动不已,不停地向王嘉俊述说着自己往常与邻居家合用卫生间的囧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像这样的非成套改造项目,在长宁区已经开展推进了多年,越来越多的老小区居民正在从中受益。而未来,包括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非成套改造、加梯工程项目,也将越来越多地惠及长宁居民,为打造宜居的美好家园提质增速。在这些美好的背后,离不开上海市先进工作者、长宁区房管局四级调研员、房屋修缮和安全监督科科长王嘉俊和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们的共同努力。


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


近日,长宁区总工会联合长宁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为“王嘉俊旧住房更新改造劳模创新工作室”举行揭牌成立仪式。该工作室于今年8月获评上海市第十一批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揭牌成立仪式上,王嘉俊就工作室基本情况及老洋房居住环境改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工作室创新成果进行了介绍。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潘敏对工作室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培养充实骨干接续力量、融入社区党建社区治理格局,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目前该工作室共有九位成员,由区房管局、区住宅修缮中心、区加梯服务中心等多个参与旧住房更新改造的一线人员组成。工作室成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既有60、70后,也有80、90后,老、中、青合理分布。“我们通过老专业技术人员带新员工的带教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勇于创新、工作能力出众的优秀职工。”王嘉俊介绍道。


让悬空老人下楼“接地气”


保护和管理好优秀历史建筑,是工作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王嘉俊带领团队开展了“长宁区历史保护建筑智能监测设备系统建设项目”。


面对历史建筑和保护建筑的修缮,在房屋建筑的主要部位,都安装了物联网连接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主体的震动情况。“老建筑的保护,仅仅依靠人员网格化巡查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人员的现场处置速度存在滞后性。”王嘉俊介绍道。“在安装自动化智能监测设备后,如果出现擅自施工、改动,或者墙体结构出现震动和偏移,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由小区保安和我们及时到场查勘。”


而面向非成套的老洋房改造,王嘉俊和团队提出了“一平米”改造方式,以居民自愿为原则,一房一方案,“螺蛳壳里做道场”挤出空间设计各户的独立卫生设施。王嘉俊说,要想把改造工程做精、做细、做好,就必须到现场去。因此每启动一处改造工程,他和团队都会协调物业,在小区里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综合改造专项办公室”。


在岐山村的“专项办公室”里,一面墙壁上挂满了此次施工房屋的平面图,每处平面图上都钉上了图钉,以示进度。绿钉子代表完成,黄钉子代表开工或准备中,红钉子代表尚未启动。“为何还有这么多的蓝钉子?”记者疑惑道。王嘉俊笑着解释:因为绿钉子不够,我们用蓝钉子替代了。


近年来,加梯工程是民生焦点。王嘉俊与团队积极与加梯工程项目联动,推进加梯工程。截至目前,长宁区已完成加装电梯135台,还在施工中258台,均列全市前列。“我们争取让更多的悬空老人下楼‘接接地气’!”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人都能享受品质生活,能够安居乐业。这是人民最淳朴的诉求,也是最需要的民生。现有居住条件下,如何保护好区内历史建筑,如何满足居民日常居住环境所需,都是摆在王嘉俊和工作室成员面前的一项长期课题。


接下来,工作室将与长宁区各旧住房更新改造项目专班联动工作,加速项目进度、提升项目品质,优化修缮方案,努力为旧住房居民创造宜居环境,为长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梁嘉蕾,卓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邹铭劳模创新工作室、深基坑创新技...

长宁区委副书记纪晓鹏:深入学习贯...

整合区内企业资源,长宁区总工会首...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