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丨王渊峰:若有锦绣在于心,岁月终不负才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轶捷 发布时间:2021-02-18 15:22

摘要: 18年来,王渊峰为中国图形核芯的研发躬执耕穑,乐道敬业,终于换来一颗颗“匠芯”闪动业界。

从本科到博士,王渊峰的数年象牙塔生涯都是在专攻计算机科学。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他已经明确了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那就是投身到计算机科学中最底层、最核心的芯片架构研发中去。2002 年入职至今,18 载春秋,王渊峰矢志践行着这份初心。同时,他也收获了这份艰辛带来的荣誉,稳步地向GPU( 图形处理器 ) 芯片架构设计的高峰攀登。


初心心无旁骛,坚持职业方向


王渊峰是个典型的理科男,内敛含蓄、思维缜密。大学本科时,他研修的便是计算机专业。从高层的编程语言、操作系统,一直到底层的编译系统,王渊峰逐步对计算机科学最底层、最核心的芯片架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定这将是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


复旦大学博士毕业后,王渊峰根据最初设定的职业方向开始寻找工作。“当时,我收到了不少芯片设计公司的录取通知,其中几家是业界很著名的跨国大公司。”但是,王渊峰发现这些大公司提供的岗位,距离真正的芯片架构设计还有很大差别。这些公司的核心架构设计部门,一般都放在北美总部,在国内的岗位都偏向于驱动和验证。虽然待遇很好,但并非他所愿,2002年,仍然希望保有初心的王渊峰,选择了其中一家提供了架构设计岗位的GPU芯片公司,因为在他的认识中,只有架构设计才能接触到真正最内核的技术。


匠艺持之以恒,打造中国芯片


入职之后,王渊峰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GPU芯片架构设计工程师,兢兢业业地开始了他持之以恒的职业生涯。


由于技术突出,王渊峰先后三次被派往海外学习,接受专门的架构设计培训,全面扎实地掌握了最先进的GPU架构设计技术。培训归来之后,王渊峰带领上海团队,独立承担起了GPU架构的设计任务,打造中国匠芯。


计算机研发领域不像金融、互联网等领域为人熟知,收入也相对低一些,坚持在这个领域第一线的研究,有时整整几年都耗在一个项目上。王渊峰曾经驻守一个模块整整五年。这五年,他不但把模块的复杂度降低了,还将速度提升了2.5倍。在芯片设计中,经过数学证明,其中主要算法的复杂度系数是3.6,而工程实现已经达到了整数4,这已经是国外大型公司宣称的工程实现水平。为了追求极致,王渊峰团队用脑力风暴加集体攻关,在最终的工程中终于达到复杂度系数3.8,这已是个奇迹,但是他们并没有懈怠,在反复证明就目前的工程实现上3.8这个数字就是极限,并确信竞争对手无法在这个算法上再有超越的可能后,王渊峰和他带领的团队才对这个设计做了最后的交付。


就是这样,一条中国匠心之路,在王渊峰和他团队的脚下延展开去。


2008年,他带领团队研发设计出国内第一款GPU架构,这是当时全球第三个能全面支持DX10的GPU芯片,并且由于其卓越的低功耗控制技术,当选美国业界权威杂志颁发的年度最佳嵌入式GPU选择奖,并赢得日本富士通上网本以及其他众多嵌入式市场订单。


2012年,他的团队研发设计出了第二代GPU架构,全面支持DX11,即使今天,能完整支持DX11图形接口的全球公司也只有4家,兆芯是唯一一家中国企业,其他三家都在美国。


2013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国产第三代GPU架构,支持DX11、OGL4、OCL1.1等众多图形与科学计算API。同时,它还支持中国国产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这是国外GPU不可能提供的支持。目前,第三代GPU正供货国内整机厂商,打造着完全自主安全的国产整机系统。


2016年,他和团队设计出的ZX-2000芯片中的GPU,在移动领域,不仅能耗低,而且功能卓越,能支持人工智能,体验VR。该芯片已进入上海东方有线的机顶盒市场,并荣获2017年中国国际广电信息网络展会产品创新优秀奖。这在被ARM、高通、PVR等国外公司垄断的移动GPU市场当中尤为可贵。



匠心不逐高薪,潜心钻研技术


王渊峰及其团队历年来获得的成绩犹如一条神奇的数字链,这条数字链勾勒出了中国芯片行业巅峰的轮廓,也让王渊峰和他的团队成为业界猎头眼中的稀缺珍宝。


或是因为高薪待遇,或是渴慕国外优渥的环境,前些年,与王渊峰同期进入业界的队友们陆续跳槽。几轮过后,剩下的只有王渊峰仍低调地在岗位上深耕细作。


谈到这一点,王渊峰言辞恳切:自己能安心钻研,在GPU领域一直心无旁骛,除了民族情结外,更看重的是兆芯领导层的谆谆指导和工会组织的悉心关怀。技术主管多次派遣他和他的团队赴美参与前沿架构设计培训和锻炼,在项目的具体困难中,公司高层也全力给予技术、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


这份来自领导层的殷切期望,深深感染着他和他的团队。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匠心,首先应是一颗懂得报恩的心。不负重望,不忘初心。


匠芯深耕细作,培育后备人才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图形芯片(GPU)的内核架构设计已成为下一代计算芯片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但是其设计复杂度极高,涉及数亿门电路的高效协同调度,所以也是一个竞争激烈、残酷、科研门槛极高的领域,国内很多公司均是直接购买国外GPU芯片。


18年孜孜不倦的研发生涯,王渊峰在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共计8项图形架构的发明专利,他的团队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60多项图形处理领域的高质量发明专利,并在国家核高基项目中承担着部分GPU研究课题。为中国的GPU研发铸造了一道道知识产权的保护壁垒,让中国的GPU核芯能稳步前进,处于世界一流的设计阵营。


王渊峰并不满足,他还率队建立起了设计决策大数据支持平台,组建了高效的自动化测试流程。前者能让设计决策几乎做到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后者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保证。面对这些自动化智能化平台系统的建立,王渊峰欣慰地说:“即使有一天,我这一代GPU人‘退休’了,兆芯的国产GPU也能越来越好地壮大发展下去!”


同时,王渊峰也关注着GPU后备人才的培养。他说:“目前国内还没有GPU体系结构的课程,而国外名校在十年前就已经开设。GPU技术的竞争不能出现人才的断档。”为了后继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王渊峰在复旦大学教过高级游戏编程的课程。目前,他还兼聘上海科技大学的企业导师,为培育GPU设计的尖端后备人才努力。


若有锦绣在于心,岁月终不负才情。18年来,王渊峰为中国图形核芯的研发躬执耕穑,乐道敬业,终于换来一颗颗“匠芯”闪动业界。


责任编辑:李轶捷,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疫路上有你同心守“沪”,上海金融...

满格信号提升核酸检测登记效率,劳...

把家“搬”进居委会,24小时枕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