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四十年岗位练兵造就精品材质:“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没有优质的钢材”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刘建林 发布时间:2020-05-31 20:05

摘要: 40年来,太钢100余万人次职工在竞技比赛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有8600多名职工通过竞赛被评定为高级工及以上优秀人才。

太原钢铁集团第40届技术比武竞赛历时一年,共有45个单位的2万余人参加,最终有24名职工喜夺技术状元,72名职工荣获技术能手。


本届高炉炼铁工状元叶健虎说:“从岗位练兵到网上闯关再到工种总决赛,一路走来,收获颇多。无论是岗位业务能力,还是小组学习氛围,都有了极大改观。工友们钻研业务劲头十足,甚至就连家人也因我的影响,放下了手机,捧上了书。”


作为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炼钢工吕涛就是通过太钢技术比武这个大擂台成长起来的。“学习、实践、比武,我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模式,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岗位和现在的生活。”吕涛说。


改革开放初期,太钢就把开发智力、培养人才作为提高企业素质的战略重点来抓,明确提出“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没有优质的钢材”。1980年,太钢举办首届技能竞赛。此后,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40届。


40年来,太钢坚持不懈地举办技能竞赛,引领广大职工岗位成才、创造价值,营造了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的浓厚氛围,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如今,笔尖钢、手撕钢、港珠澳大桥用钢成为“网红”钢,太钢的名字在国内外钢铁行业越来越响亮。


太钢工会主席曹志福告诉记者:“我们坚持传统工种与新兴工种并举、主体工种与辅助工种同行的竞赛模式,从生产主线工种竞赛到财会、护理、5S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竞赛,从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到钢管、精密带钢等新建项目,从通用工种到矿山、电力、运输、焦化、水处理等专业,竞赛工种从初期的5个发展到现在每届20多个。”竞赛工种增加了,竞赛的方法也越来越科学。


参加了十几年的技术比武,第40届冷轧带钢轧钢工状元李竹对技术比武的赛制深有感触。“理论考试实现了选手网络报名、考场自动编排、在线实时答题、系统自动阅卷的闭环管理机制;实践操作环节,增设了日常岗位绩效评价内容,裁判组通过选手的现场操作、纸笔问答和岗位业绩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判。赛制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对工作帮助很大。”李竹夺得太钢第30届职工标准化操作冷轧钢工状元时,正好30岁。此后,他又多次夺得冠军。今天,40岁的李竹依然战斗在岗位练兵的路上,与10年前不同的是,作为一名班长,他所在的班组先后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太原市工人先锋号”“太钢质量提升标杆班组”“公司星级班组”等荣誉。


星火燎原。40年来,太钢100余万人次职工在竞技比赛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有8600多名职工通过竞赛被评定为高级工及以上优秀人才。从技能竞赛中产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三晋工匠2人、晋阳工匠24人、全国技术能手19人、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34人、三晋技术能手45人。在全国钢铁行业已举办的7次职工技能大赛中,太钢始终保持团体前三名的优异成绩。


如今,太钢集团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为代表的老一辈优秀科技人才,以全国劳动模范、铁路用钢首席研究员王玉玲,“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不锈钢行业领军人才李国平为代表的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轧钢工牛国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炼钢工吕涛为代表的高技能操作人才,他们已成为太钢开展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


太钢梯级创新型人才队伍已经形成。曹志福表示,今后,太钢将持续发力,使技能竞赛在促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奋力推进新时代太钢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黄传宝
责任编辑:陈琳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逆行一线,东山、梅山基地骨干支援...

一天需测十几万人,上海市生物医药...

他们是电力卫士、白衣天使、社区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