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防疫期间为特殊人群筑起“避风港”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琳 发布时间:2020-02-25 15:46

摘要: 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一群又一群可爱的二站职工,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动人的光彩。

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而对于社会流浪、乞讨人员来说,在非常时期,他们的救助和疾病防控关系到整个防疫大局与社会稳定和谐,因而,上海的救助服务机构肩负重责。


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就是处在救助防疫最前线、肩负重任的机构之一。作为上海市民政局主要承担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家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机构,二站以“推进阳光救助,履行兜底职责”为工作准则,在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那些生活无着、无家可归的特殊人群来说,二站是他们的家,既是日常生活之所,更是心灵寄托之地。一些了解二站的人说,受助人员生活在二站,是不幸中的万幸。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则让特殊人群的“家”经受了考验。据介绍,目前,二站共救助了近700名长期滞留的受助人员,面对人数众多、密集度高、人员情况复杂等困难,二站领导班子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一群又一群可爱的二站职工,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动人的光彩。


非常时期,救助服务不打烊


疫情“突袭”,全民居家隔离,这让一些身在上海,一时居无定所的外来务工人员手足无措。在这一特殊时期,二站对求助人群不恐惧,不抗拒,主动向他们伸出援手,为他们筑起安全“避风港”。


来自甘肃的小刘和来自河北的小张原本在沪上某餐饮企业务工,因为突发的疫情,餐馆老板被迫关店,两人不仅丢了工作,连员工宿舍也没有着落。得知这一情况,为了规避两人在外流浪的风险,二站的工作人员立刻开展救助工作,安排其食宿及在站隔离,并与两人的户籍所在地救助管理机构沟通,为日后返乡积极准备。


来自安徽芜湖的住家家政工作者小王,也在非常时期遇到了头疼的问题。由于上海各小区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尽管,小王的雇主仍然很希望聘用她,但却与小区居委管理制度相悖,小王也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幸而,在民警的帮助下,小王被送到了二站。于是,在疫情期间,这里便成了她临时的家。


42岁的小李有上海公共户口,在上海没有置业也没有亲人,平时以短期租房居住为主,有时也在公共浴室和网吧凑合。疫情突发让大量租房中介和公共场所暂停运营,一时之间,这个上海人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虽然,他并不属于民政救助的对象范围,但在特殊时期,考虑到小李的个人安全,二站救助甄别科第一时间为其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并安排其在站隔离。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多方联系,终于通过其户口所在地街道帮助他解决了生活的窘境。


这些真实的救助故事背后,是二站全体职工在工作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上下齐心合力的守护、“逆行”与不计回报的付出。


勤恳守护,全员构筑“防火墙”


事实上,从疫情防控工作伊始,二站站长唐美萍就带领二站的领导班子率先带头,实行无休日工作制,每日深入一线密切关注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瓶颈,及时调配防控物资。副站长李长兵更是从大年初三就驻守在江苏大丰的安置所,根本无暇照顾临近高考的儿子。


一线的救助管理员们是每天与受助人员零距离服务的密切接触者,随着复工返沪潮的到来,为最大程度降低出行风险、保证职工的安全,二站领导班子通过地图定位排摸全站职工的出行方式,提倡 “拼车”出行。仅短短2个小时,就自发形成了十条“爱心线路”,覆盖了杨浦、宝山、虹口、浦东、松江、闵行六区。


高效率的“爱心顺风车”为职工解决了出现的后顾之忧。领导班子的身体力行,对一线工作者的关怀照顾,无形中感染和鼓舞着二站的职工。


作为二站的窗口部门,救助甄别科的任务格外吃重。面对疫情的挑战和考验,全科职工团结一致,严格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救助管理机构防疫文件精神,做好对主动求助人员的接待工作,在详细询问籍贯、近14天活动轨迹、疫区接触、公共交通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将体温监测、安全检查、登记录入、隔离管理、信息报备等工作落实到位,保障了场所的安全稳定。


不只是救助甄别科,不少救助管理员都主动放弃了休假,选择坚守岗位。由于新春假期延长、加强值班力量、返沪人员居家隔离等各种因素的叠加,二站人手捉襟见肘。此时,章健明、宋波、卢勇、沈博謇等职工挺身而出,化身“万能胶布”,岗位哪里空缺“填补”哪里。业务科、社工科、未保中心的职工们,在得知人手紧张的消息后也第一时间充实到救助管理员的岗位,立马投入工作。


确保疫情期间受助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伙食供应和食品卫生安全,也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堂管理者肩上的担子也不轻。负责食堂管理工作的副科长卢志辉,在春节假期里每天坚持来站,一方面对食材的采购、加工、分配等各工序严格管理,另一方面,他组织人员,根据相关要求对食堂就餐区域进行了划分,为职工错时用餐进行有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些干部职工,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没有三头六臂,没有钢筋铁骨,也有自己的家人要照顾,然而,疫情当前,他们用“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的信念,共同筑起一道二站疫情防控“防火墙”。


最美“逆行”,轻伤不下火线


在二站,还有一群个特殊的群体,身为医护人员,他们平时守护着二站救助者们的健康,而在非常时期,他们身着白色隔离服,用最美“逆行”,成为二站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大年初三,站内突然传来有委外人员疑似接触过重点地区返沪人员。听闻此消息,“逆行者们”第一时间从家中赶赴二站,由站领导牵头,开展排查工作,好在最后证实只是虚惊一场。但即便如此,为确保受助人员绝对安全,医护人员没有大意放松,而是对救助场所里里外外、角角落落进行了连续三个多小时的消毒、通风。


其中,护士欧阳贞在作业过程中腰肌劳损复发,但她仍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完成了工作。


感人的例子,不只一个。


1月31日本是二站护士王慧敏预约知名医院复诊的日子。但二站医护人员人手一时紧张,王慧敏果断放弃了很难才预约到的医疗项目。当天,伴着跖疣的灼热疼痛,她一瘸一拐地与医生刘晓星一起,在站内的医务室完成了对多方协调才采购来的护控物资进行盘点,及时补充一线的物资供应。实际上,1月31日是春节假期延长后的假日,看到并肩作战的同伴不顾病痛坚持工作,刘医生不吝给王慧敏比了一个大大的赞。


而在开年第一个工作日,身着隔离服的医生方瑞栋,7点半就早早地在甄别科大厅为上班工作人员测温。到了10点,他又马不停蹄,一丝不苟地为受助人员逐个测温、量血压。下午,他一个人完成当天对各科室的消毒用品发放。为了节省来之不易的防护物资,这一天,方瑞栋都穿着闷热不便的隔离服,一整天都没敢喝水,他说自己心里很清楚,因为一上厕所,这身隔离服就报废了。“这不算什么,作为医生,我愿意用任何方式来保障站区安全。”


这些二站防疫、抗疫的事例用时下一句网红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非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来形容,并不为过。二站的一方平安、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的“避风港”,正是靠这些勤恳的守护者、美丽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双手和实际行动,“一砖一瓦”打造出来的。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战疫“粮草官”,日夜兼程筑牢铜墙...

【图片新闻】为孤弃儿童健康护航,...

初心不变,让爱团圆——记上海市模...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