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更多乘客开启轨交之“门”——记上海工匠、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研发专家周向争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裴龙翔 发布时间:2019-10-22 17:14

摘要: 在创新的“轨道”上“行驶”了三十余年,周向争走到了行业的最前端。

在创新的“轨道”上“行驶”了三十余年,周向争走到了行业的最前端。


他为之不懈努力的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也如同我国的轨交行业,经历了由追赶到并跑再到超越的历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投身其中的周向争,正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亲历者。


时光回溯到上海轨道交通新建之初,“一票换乘”的难题成为了广大市民便捷出行的“拦路虎”。面对刚刚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线路,国内外专家面对难题直摇头,很快给问题判了“死刑”。


那时刚引进的上亿元设备仅有结构和部分线缆图纸,软件和其他细节一概不清楚,闸机设备犹如“黑盒子”,让周向争和他的同事们根本无从入手。是像别的城市一样把刚买到手的设备弃之不用或仅保留机壳,还是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初出茅庐的周向争和他的同事们偏不信这个邪,说什么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雄心壮志的背后是300多个日夜的持续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最基础的逻辑起步,他们不仅摸索出了工作原理,并重新编写了全部软件,还成功解决了换乘难题,使得数百台进口设备不致报废。相关应用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断的精益求精,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周向争对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这也是他和同事们的生动写照:他们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营运的变化需求,从提倡公共交通优先的优惠联程、敬老通道、PBOC3.0、到近期研发互联网+云支付和全国互联互通卡应用,使该系列的设备在最繁忙的1、2号线正线不但已可靠运行十五年,而且也是国内在线运行时间最长、设备保护最完好的自动售检票设备。


创新的“闸门”一旦打开,产生的能量往往超乎想象。周向争对此深有体会,当初的这次尝试,让他在创新上有了止不住的劲头。在他的带领下,团队自主研发了基于最新算法的自动检票机人体识别智能识别技术和关键模块研发等工作,彻底打破了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极大地提升设备的自主能力和设备的安全与可信能力。


如今已是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研发专家,周向争依旧坚守在研发第一线,甚至国庆假期都泡在了实验室里。尽管有些不善言辞,但只要谈到工作,他的眼里总会闪烁着神采。就拿最新研发的国内新型旋转门模块来说,地方标准要求极高,他和同事们还主动给自己“增加难度”,“绝不走模仿的道路”。工期、价格、研发周期等重重压力之下,团队如期交付出了高质量的产品,采用数字化控制方法,实现了旋转门模块结构的门翼的开关时最大冲击力和门翼关闭时承受的冲击力等方面的控制。交付时周向争信心十足,凭借团队创新的设计理念和软、硬件设计能力,产品技术不仅领先国内外产品一代,成本也大幅下降。


在同行眼中,周向争是位孜孜不倦的老大哥,为配合项目或工程顺利进行,他不但对事业部工程部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对伴随服务维护人员进行培训,还主动输出技术,对同行企业在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协助解决,帮助业主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尝试搭建其一个学习交流、人才集聚、创新协作、项目攻关和志愿服务的平台,将多年积累的设计和维护经验融入“传帮带”的过程中,为培养更多的维护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工作就如同不断延伸的轨道一般,没有终点。”周向争期待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轨道交通的便利。


责任编辑:庄从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顺:...

上海,到!西安,到!沈阳,到!广...

上海工匠、上海建工基础集团海底管...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