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职工外语天团不简单,精通六国语言解决各种税务难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19-08-18 10:00

摘要: 团队成员多以80后、90后为主,熟练掌握英、日、法、德、俄等国语言,还分别拥有注册会计师、中级经济师、税务师等专业证书。

对于在长宁工作的外籍职工来说,在长宁区税务局办理业务并不是一件烦恼的事情:在这里有一支“职工外语天团”——青年职工外语服务队。团队成员均由长宁区税务局内的职工担任,成员多以80后、90后为主,熟练掌握英、日、法、德、俄等国语言,还分别拥有注册会计师、中级经济师、税务师等专业资格认定,面对来税务大厅办事的“老外”完全能实现沟通无障碍。

 

近日,记者走进长宁区税务局,与这里的职工面对面,一探这支“职工外语天团”成立前后的故事。

 

发挥职工特长成立“外语天团”

 

位于长宁区税务局二楼的办税服务大厅,由“A级企业服务区”“千户集团企业专属服务区”“重大涉税事项对接区”和“双语服务专窗”组成的“3+1”特色办税服务区已经成为长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张新名片。

 

这其中,能够为外籍职工提供双语服务的“双语服务专窗”无疑是这里一张亮眼的名片。这个窗口的成立,与长宁区税务局于2018年年底成立的青年职工外语服务队息息相关。这支由21名职工组成的团队平均年龄33岁,是上海税务系统中首个多语种青年专项涉税服务团队。目前,团队成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一线窗口直接面对纳税人提供咨询等服务的职工,一类则是拥有语言特长、但是身处其他岗位的职工。记者从长宁区税务局了解到,除了英语服务专窗外,遇到说日语、德语等小语种的办事人,窗口人员会第一时间向后台提出外语服务需求,由后台派单请职工者前来窗口支援。

 

说起在区税务局设立一支外语职工服务队的原因,处于纳税服务“第一线”的特色窗口青年税务干部丁璇告诉记者,长宁区内目前有7000余家外资企业、办事机构和跨国采购机构,约12.4万名境外人士在长宁居住、工作,是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外企较多、外籍职工也相对集中,这对我们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丁璇告诉记者,以前不少外籍职工在办业务的时候往往是“靠公司”、“靠朋友”,于是长宁区税务局将原先零星发生的“救急式”外语服务常态化、制度化,通过设立青年双语服务队,搭建纳税服务与境外人士间的桥梁。“去年年底个税改革期间,很多外籍职工无法通过人脸识别认证,必须要到现场领取注册码,外语服务的需求一下增多,我们这支团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我们提升办理效率、提升纳税人满意,提升长宁国际化营商环境等都有很大帮助。”

 

工作群也成了职工学习群

 

虽然如今职工双语服务队已经成为该区税务局的一张“金字招牌”,团队成员也借此机会“重拾”了原本的语言特长。不仅如此,借着双语服务的机会,长宁区税务局里掀起了一股“学习热”,遇到一些专业术语的表达,大家也会在服务队群里讨论,工作群也成了职工的学习群。

 

服务队日语组组长吴倩雯是一位85后,本科专业为国际经贸日语的她是小语种组里为数不多的“科班出生”——其他小语种成员多为二外学习。曾在企业工作过两年的她深知,很多外籍职工面对税务相关的情况时往往束手无策。“外籍职工的政策本就比较特殊,有的企业财务人员相对较少,有时候无暇顾及他们,有时候则是财务人员自己虽然清楚,但是语言表达却又障碍。而我们作为税务方面的职工,需求就是冲锋号,提醒我们更应该在涉外纳税服务中体现出我们的专业性和主动性。”

 

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在刚接手这个人数5人的日语服务小分队之前,吴倩雯也抓紧一切机会熟悉日语。“平时有看一些日剧熟悉语言环境,真要提供专业咨询的话主要还是要抓专业名词。”为此,吴倩雯和团队的小伙伴定期找来专业的税收分析文章共同学习,她们也创建了一个日语服务队的微信群,为的就是互相分享专业名词。“比如今天我在接待纳税人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以表达的词语,大家就会在群里进行讨论、查找,整理出最恰当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专门的记录本,这些整理的专业术语我们都有记录,也会定期相互传阅学习。”

 

外语特长给了更宽广舞台

 

今年5月,在古北市民中心,长宁区税务局举办了一场“双语服务走出去”的活动,活动上,来自英语组的王瑞欣作为服务队的一员,用英语为现场80余名外籍职工讲解了相关的税务政策宣讲,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我当天也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这对我们是一个鼓舞,不少外籍职工在听完后还到我们税务局做了进一步的咨询。”早在活动开始前一个星期,王瑞欣与12名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相关政策、翻译、制作PPT,为的就是把最精准的政策解读宣传出去。回忆起准备期间的点点滴滴,王瑞欣坦言,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政策宣传,也是一次锻炼团队默契的机会。“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部门,但是分工合作,有的人写讲稿,有的人进行翻译,有的人校对专业术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本科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王瑞欣,自毕业后就加入了长宁区税务局,一直在一线工作。原本担心自己的外语专长没有机会施展,没曾想服务队给了她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不仅时常要用中英双语协助办事人员完成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企业涉税证明的开具,还要提供各类高频和非高频政策的咨询解读,让她感叹在服务外籍职工的同时,也补足了不少专业上的“冷门知识”,更全面、细致地掌握了相关税务政策。


责任编辑:庄从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逆行一线,东山、梅山基地骨干支援...

一天需测十几万人,上海市生物医药...

他们是电力卫士、白衣天使、社区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