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影院海报手绘师:能画的已不到10人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19-08-13 09:35

摘要: 影院海报手绘师,这份如今已经消亡的职业曾经是无数观众的文艺启蒙。

四年前,劳动报记者采访过四位手绘电影海报的绘制师,这份如今已经消亡的职业曾经是无数观众的文艺启蒙。今年,曹杨影城在影院内展出10幅红色电影海报。其中,李树德、施元祥的作品赫然在列,他们是沪上最后一批手绘电影海报的美工。


接到劳动报记者的电话,李树德颇为感伤地说:“又走了两位,当时我们四个老朋友坐在一起聊的。”今年66岁的李树德总喜欢自嘲是这个职业的“终结者”,他见证了辉煌,目睹了衰落,又瞧着老伙伴一个个离开。


上周,李树德和施元祥在曹杨影城重聚。两位老友看着自己的作品,思绪万千。那段不长也不短的黄金时代,让他们的作品被铭记、被纪念。如今,这群老伙伴,依然没有停下脚步,只要拿得动手中的画笔,他们就要为电影,一直创作下去。


老伙伴一个接一个走了

还能画的可能不到十人


2015年7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普陀区的街头竖起一面面海报墙。《中华儿女》《鸡毛信》《铁道游击队》《血战台儿庄》……那些伴随一代人成长的抗战电影,在一张张海报上展开。


当时,劳动报记者找到了这批海报的绘制者——曹杨影城的美工李树德、大光明电影院的美工施元祥、沪西电影院的美工董培盛以及新华电影院的曹翰全。四位老伙伴围坐在曹杨影城的二楼大厅里,聊起过往的峥嵘岁月,兴致高昂。


四年后,李树德的头发又白了一些,施元祥的身形更显消瘦。还是在曹杨影城的二楼,海报犹在,人已逝。李树德告诉劳动报记者,董培盛和曹翰全都过世了。“我本想找董老一起再画一点作品。电话打到他家里,才知道董老在前一阵子走掉了。应该是突发的疾病,董老走得很突然。”


(四位老伙伴四年前曾经坐在一起话当年)


李树德告诉劳动报记者,最后一批电影院的海报绘制师基本都退休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手绘电影海报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黄金时代,但结束得很突然。仿佛一转眼,他们这批人就被取代了。虽然很多影迷记得他们的作品,喜欢他们的创作,但李树德心里清楚:“我们是被这个产业淘汰了。”据他透露,目前仍能拿起画笔进行创作的人,可能已经不到十个了。


曾经的辉煌令人羡艳

行业内竞赛激烈残酷


在数码冲印时代到来之前,上海的各家影院都会配备一到两位美工,他们的工作就是手绘电影海报。新片到来之前,他们的“备战”就要开始了。


影院美工的职业在当时很被羡慕。他们拿着专有的观影证,可以提前两周到三周观看最热门的、还未上映的新片。看完影片后,每家电影院的美工就要开始思考海报创作了。


与当下影院千篇一律的印刷品不同,在当时,每一家影院门口挂出的电影海报都是独一无二的。8张统一发放的剧照和提前试片构成了美工们全部的原始创作素材。海报如何构图?文字的字体如何设计?什么样的介绍抓人眼球?在试片结束后,美工们便开始了一场竞赛。


李树德介绍,当时没有网络,通讯条件不发达。每位美工只能自己埋头干,等到电影上映,大家的海报都完成了,就去其他家影院门口看,“哦,原来他用的是这种构图!原来他用的是这样的文案!美工彼此串门,成为一种常态。”


当时影院系统内还会举办劳动竞赛,大家拿出一整年的作品,包括海报、立体橱窗等参与角逐,全市的影院都会参加,就像行业内的“大比武”。李树德说,这个比赛是真刀真枪,没有干货绝对不行!令他倍感自豪的是,他所在的曹杨影城在当时拿到过特等奖,可以说是傲视群雄。


李树德透露,当时影院与影院之间的较劲非常厉害,大家都想拿出更好的作品,就研究有什么新的创作办法,比如在立体橱窗的制作上,美工们绞尽脑汁,啥办法都用上了。


渐被淡忘的立体橱窗

曾是影院另一道风景线


当时,由于电影周边物料的制作不及现在的丰富和发达,美工除了创作电影海报,在大厅里,还要布置各式各样的立体橱窗。与海报相比,立体橱窗的表现手段更丰富,对电影的介绍也更直观,更容易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



令李树德印象最深的便是,自己亲手制作了《阿姆斯特丹的水鬼》的立体橱窗。由于各家影院竞争激烈,他总要想新点子。在看过影片后,李树德觉得,如果能在橱窗里加一两个影片中出现的关键道具,那就会更点睛。于是,他特意到区里一个消防大队,借来防毒面具放在橱窗里。“这个处理一下子就抓住了眼球。当时这种做法还是比较少见的。受到观众好评后,我就不断探索,如何丰富橱窗内容。”创新让李树德在行业内获得好评,同行们也会时不时来曹杨影院取经。


李树德在工作中创作了无数的立体橱窗作品,但它们却很难留下,不像海报还能自己收藏一些。如今,这些作品只能停留在他拍摄的照片中,这也让他倍感可惜。



爱一行干一行

为了这份工作可以放弃房子


和李树德一样,从大光明电影院退休的施元祥也干了一辈子的手绘海报工作。


施元祥今年80岁,他接触过更多老前辈,也见证了手绘电影海报最辉煌的岁月。对他们这一辈人来说,这份工作的重要性超过了很多东西。为了能在影院干美工,施元祥甚至放弃了分房的福利。



当时,施元祥从部队转业回来,被分配到冶金局,后来他有机会可以去儿童艺术剧院和沪光电影院。儿童艺术剧院的领导非常看重他,还承诺可以分配房子,但工作内容是以文字为主,并不是绘画。然而,沪光电影院可以画海报,创作自由度很高,只是没有分房的承诺。最后,施元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沪光,他说:“一听到能画画,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去!”


李树德和施元祥谈起往事,眼神里放着光,说话的声音都不自觉地洪亮起来:“我们受的教育是,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其实很幸运,我们是爱了一行,所以干了这行。这让太多人羡慕了。所以,我们哪怕再累再辛苦,活儿再多,都干得热火朝天的。”


后来,数码冲印时代到来,影院不再需要手绘海报,当时李树德还没退休。“就叫我贴贴印好的海报,画画会标,闲得很。”李树德说,自己的办公室以前都是老伙伴们聚起来聊业务的地方。一到退休,大伙儿一下子散了。


一开始,李树德很不适应,他慢慢地把当时那批美工聚在一起,想想还能创作什么。于是,这批已经退休,连自己本身从事的职业都已消亡的老伙计们,重新拿起画笔,在上海的街头留下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电影手绘海报。


在去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李树德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完成的巨幅创作——一幅宽6.1米、高3.66米的海报(《碟中谍3》)被放在了上海大剧院,也就是金爵盛典的举办地。当晚,李树德还出现在晚会直播现场,向观众介绍自己的工作。



李树德说:“我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手绘海报事业。我知道它不可能回来了,但它还能以另一种形式再呈现给观众,这就足够了。我们被称为‘美工’,我认为,就是‘传达美丽的工人’,能干一辈子美工,我很自豪!”


摄 影:庄从周
责任编辑:庄从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逆行一线,东山、梅山基地骨干支援...

一天需测十几万人,上海市生物医药...

他们是电力卫士、白衣天使、社区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