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位AI同事,不妨向它学点个性化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 发布时间:2019-12-12 08:01

摘要: 本期,就来聊聊如何理解并应用AI的“大数据思维、学习力、个性化”。

机器越来越人性化


2016年,当AlphaGo一鸣惊人,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时,AI对于普罗大众,还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现如今,它早已有了各种载体,“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无论是使用包括滴滴出行、今日头条这样的手机应用,还是扫地机器人、智能投影仪这样的智能家电,我们与AI的关系,已经变得形影不离、密不可分。


机器智能的一大特点,是变得更加像人类一样,而落地为产品时,就是更加的人性化,能够贴合个体的需求提供精准的服务。


事实上,智能时代对行业的改造已经越来越深入。在新制造领域,过去,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是让制造业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而智能时代的制造业是个性化、智能化,按需定制。未来,企业如果不能从规模化、标准化向个性化、智慧化转型,将很难生存下去,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智能技术的企业,而不会用智能技术的企业,将进入失败领域。


 

■方法应用


我们要越来越个性化


企业如此,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如此。


当机器变得越来越“人性化”时,面向未来的我们更要活出“个性化”。这既是一份鼓励,亦是一种要求。


说鼓励,是因为在智能时代里,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将得到更好的发展。马云曾分享过他所期待的未来——过去一年只去30个城市,未来我们一年可能去300个城市。过去每人工作16个小时,现在8个小时,未来4个小时,甚至每天工作2个小时。而工作时间的缩短,将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撇弃基本的物质要求,更好地跟随兴趣、爱好来发挥自己的特长。


当然,在这番远景实现之前,现代社会对职场人要具备“个性化”的要求已经越来越明显了。这里所说的“个性化”不是“自我中心,唯我独尊”,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能发表独到的观点、见解,你有自己的创新发明,你对棘手难题有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你绝不是在简单重复昨天的工作内容,或是将自己完全地社会化甚至系统化……每一天,你都在向这个世界新鲜输出以你之名的“内容”。


如果机器都在贴合你的需求满足你,我们怎么可以在同事、上司、下属、客户面前,呈现没有鲜明标签的自己?


未来,个性化发展越足够充分的人,就越不容易落伍;一直以来尊重自己体验的人,会有更宽广的职业空间。一切职业都是人类与社会关系的产物,好的东西总是源自人与社会的深度关系。拿出本心才能和这个世界建立真诚的深度关系。


本文首发《上海工运》2019年第11期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