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编规划|完善劳动立法、提升技能素质……绘就“十四五”蓝图,委员建言职工关心事

来源:劳动报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0-08-25 17:03

摘要: 在研究和编制“十四五”规划期间,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参与了大量调研,为职工传递心声,积极鼓与呼。

城市的进步与创新,离不开一线劳动者。上海“十四五”规划的制定,也不应忽视基层职工的诉求。


8月25日,记者从市政协获悉,在研究和编制“十四五”规划期间,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参与了大量调研,为职工传递心声,积极鼓与呼;而不少委员也针对目前职工广泛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劳动关系:补齐“一网统管”盲区


建言“十四五”,须站得高一点、想得深一点、议得透一点。


上半年,市政协总工会界别委员参与了相关调研,就当前“一网统管”推进情况深入相关职能部门、区、街镇,广泛了解相关现状和问题。


调研中发现,“一网统管”建设中,不少劳动关系相关数据尚未纳入其中,而这些数据,恰恰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援企稳岗政策制订执行中有着重要作用。

4月29日,在市政协十三届十八次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常委陆敬波委员代表总工会界别提出建议,将劳动关系领域相关数据纳入“一网统管”建设运行体系,不让“一网统管”在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盲区和空白点。


陆敬波建议,在各级一网统管建设专班中相应考虑增设工会参与方式。包括在管理机制上,市级层面、区级层面同步优化统筹;在建设运行机制上,落实工会与牵头部门、建设部门、运作部门、基层网格队伍的工作对接等。


其次,在“一网统管”现有“1+3”模块中,选择将劳动关系领域相关数据一揽子整体纳入“综治模块”或“市场监管模块”,以最便捷的方式,从顶层设计上补齐当前“一网统管”在劳动关系、职工群众工作领域存在的留白。


此外,陆敬波建议,在人员力量配备上,适当统筹优化现有各街镇、社区专业队伍、社会化工作者队伍及相关工作,以人员与系统双纳入为原则,由各级工会协调派员参与,以合理的人力调配,实现集成杠杆效应。


市政协委员、总工会界别副召集人王厚富表示,“十四五”时期,世界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新的国际经济变局和挑战中发现新机遇、新空间。总工会界别政协委员应聚焦职工技能素质提升、预防调处劳动关系矛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经济社会稳定等重点难点问题。


劳动立法:关注新经济下灵活用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治理方面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大量新经济业态,相关劳动者权益是否能得到充分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就建言,“十四五”规划的制订中,要加快将新经济形态中的劳动关系纳入法治协调和保障范围。


首先,是增加劳动用工立法的灵活性。上海属于各类型新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城市,应该可以在地方立法层面先行先试。


其次,完善新型用工模式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比如,明确新型劳动用工形式中,用工单位除提供薪酬待遇外,还应提供一定程度的劳动保护和工伤保险义务,有条件地提供货币收入之外的福利保障等。


除此之外,加强行业工会的建设。对于从业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的行业,通过各级地区工会和行业组织积极推动建立行业工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组织引导,通过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等形式维护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无独有偶,民革上海市委也在“关于‘十四五’加大就业力度的建议”中提出,应完善劳动立法,考虑制订《灵活就业条例》,将快递、网约、自雇、家政等各类新型就业纳入其中,并且从地方劳动登记监管、失业管理和保障、工伤保障以及职业培训体系等,对灵活就业做出相应规定。


此外,民革上海市委还建议,上海可密切关注远程办公的实践动态,跟踪研究远程工作的劳动规范和保障,争取尽快起草《远程办公规定》,在新型就业立法中首先对远程办公做出规范。


技能提升:强化收入分配激励导向


上海未来城市发展,急需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俞光耀建议,高度重视劳动者职业能力与企业、行业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加快优化提升劳动者队伍素质。


首先,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企校合作。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推动企业在职教育内容延伸到学校,探索企校合作共建新模式。


其次,激励引导劳动者注重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加强政府部门对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的指导和政策配套,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强化工资收入分配中技能激励的导向作用,引导产业工人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从普通型劳动技能向技术型劳动技能转变,从单一技能向复合型多技能转变。


民革上海市委则指出,5G时代、人工智能加速替代劳动力加剧长期结构性就业矛盾,本市在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同时,应加快劳动技能培训体系的升级。建议财政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金,综合运用补贴、奖励、支持研发、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按照再就业率等绩效指标给予负责培训的大企业和职业院校全方位支持,按照订单需求的方式大规模培训失业人员和在岗员工。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将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产业...

再造李佳琦?上海直播类培训机构增...

节后用工|两大举措见效!申城大范...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