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论坛|幸福哪里来?应引导青少年培养劳动创造幸福观念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0-08-21 14:29

摘要: 树立正确的劳动幸福观,需要基于科学的劳动幸福理论之上。

当代青少年作为社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在劳动中体会到自身价值,达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然而随着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又因一些外部原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很容易对劳动幸福观的理解产生偏差,最终形成不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部分青少年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知足常乐主义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劳动幸福观,需要基于科学的劳动幸福理论之上,引导青少年从自身出发,建立尊重劳动、参与劳动、享受劳动的观念,再加上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相辅相成,从而使青少年正确认识劳动幸福观,全面发展。


对当代青少年劳动幸福观的引导,首先要从青少年自身出发,培养尊重劳动、参与劳动和享受劳动的观念。无论是脑力劳动、能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这其中,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尊严应当得到保护。如果在劳动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么劳动者便会痛恨自己的工作,更加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应当以客观的态度面对各种劳动,培养尊重劳动的正确劳动观念,坚持劳动面前,人人平等,对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持一致的态度,最终引导青少年对劳动观念形成正确认识,投身劳动,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获得劳动幸福。


其次,幸福不是仅靠臆想就能得到的,只有切身投入劳动,参与到劳动中去,才能创造幸福。当代青少年正是应该积极参与到劳动之中,在体会了劳动最基本的幸福后,升华和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真正的幸福。


最后,人区别于动物,还在人能够自由、能动地选择劳动,并有尊严的、体面的进行劳动。换句话说,当劳动是因为个人的意愿主动选择去做的时候,才有可能在劳动过程中得到享受。选择劳动是自主的意愿,劳动过程中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和劳动结束后因为获得劳动财富而感到的满足,这三点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享受劳动。


另一方面,从外部因素来看,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从家庭因素来看,应当加强家长们对劳动观念的重视,并在生活中多多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甚至可以制定一定的奖惩机制,激发青少年劳动的积极性。


从学校教育因素来看,应对劳动教育给予相应的重视,制定专门的课程进行学习,宣传社会上劳模们的劳动精神,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幸福观。从社会因素来看,应加大宣传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参与劳动、享受劳动等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使劳动幸福观念成为青少年之间追逐和争相学习的流行观念。


作者: 湖北大学 朱轩仪/ 劳动报记者 罗菁 整理)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劳动时评|请用“高质量就业”,助...

曹艳春:解决65%劳动争议案件,...

职场性骚扰该如何界定?不可忽视隐...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