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第一线|无接触配送骑手:每送一餐,都离理想更近一点(附视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邵未来 发布时间:2020-02-22 08:02

摘要: 在这个岗位工作的第二年,陈艾依旧没有选择回到贵州老家过年。

别人吃汉堡的时候,他在送汉堡;别人居家办公的时候,他在第一线。每送一餐,都能离他的理想更近一点。


年轻的“90后”陈艾,是麦当劳五星路得来速餐厅的一位“明星骑手”。送餐单量在片区内数一数二,服务也颇受认可,他还曾登上麦乐送的宣传海报。疫情期间,餐厅推出无接触配送业务,订单也随着企业陆续复工而多了起来,他的工作更忙了。


庆幸自己选择了留下


在这个岗位工作的第二年,陈艾依旧没有选择回到贵州老家过年。用他的话说,“原本只是为了过年期间多挣点,没想到疫情来袭,这下想回都回不去了。”




在餐厅做配送,除了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加班工资外,麦当劳还会在此基础上对每一单进行补贴。“这样下来,那几天收入是平日的3倍多。”


麦乐送是陈艾在上海的第一份工作,从深圳转战上海,他坚信自己能在大城市,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在同事眼中,他工作总是很“拼”。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末了,还小心翼翼地把消毒好的外送箱放在柜子里,工工整整。


如今,他也有了更“拼”的理由。妻子已经怀孕7个月,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即将到来的既是喜悦,也是生活的压力。


“现在真的有些庆幸自己没有回家。要是回去了,回来还要隔离14天,这得损失多少工资啊。”这些天,他几乎天天都在店里,等待着后台系统发出滴滴的响声。那意味着,又有新的外送订单进来了。



曾因不被理解而哭红了眼


因为送餐热情,效率高,陈艾总是受到顾客的好评。然而在麦当劳“无接触配送”刚推出的当口,他却因为一个订单,委屈难过了很久。 工作日的中午,订单纷至沓来,他照例洗了手,测了温,背上餐品出发。




“您好,您的餐品已经送到了小区门口,麻烦您下楼取餐。”他拨通了客户的电话。


“就不能送上来嘛。”客户有些不耐烦。几经解释,客户才姗姗来迟。


“请等一下。”陈艾将餐品放在架子上,向后退了几步。


“为了避免近距离接触,我已退到安全距离,请您取餐。” 客户投来了异样的眼光,嘟囔着拿了餐,转身便离开了。


这是陈艾两年来接到的第一个投诉。客户在投诉电话里抱怨道:“为什么不能像原来一样送上门?我明明家里就走不开,还要下楼拿。外卖他也不交到我手上。” 陈艾很委屈,“无接触配送”在推出的第一天,并没有得到一些客户的理解。回到餐厅,面对客户的投诉,身高马大的他,掉下了委屈的泪水,眼睛都哭红了。同事的安慰,让他心里好受了些,之后的每一单配送,他都会在电话里和客户多说上一句,“防疫期间,我们推出了无接触配送,不能面对面送到您手上了,希望您能理解。”


自己的午餐不那么重要


不到3分钟,一份汉堡套餐从后厨制作完成并出餐。不到30分钟,外卖餐品送到消费者的指定位置,从保温箱里拿出来,仍然保持着温热。 伴随着系统发出提示声,陈艾往蓝色的橡胶手套上挤了点免洗洗手液,反复搓着手。放入餐品的外送箱有10斤重,他小心地扣上扣子,背在肩上。又要出发了。


短短30分钟,背后是层层保障。每一项保护措施,都反复操作着,比以往更严苛,也更精细。


每一个就餐时段,陈艾都在辛勤地为别人送餐,而他的自己午饭只是坐在休息室里抽空啃上几口餐厅为骑手特意准备的汉堡,有时候刚一口下肚,订单又来了。


“我自己的午餐不那么重要,不饿就行了。”他却这样说。很多时候,他会在兜里备两块压缩饼干,或者两粒糖,以备不时之需。


他的认真,也看在客户的眼里。前两天,他收到了来自客户的一份小礼物。这是一只口罩,袋子里还写着这样几个字“请您小心,安全为上”。那一刻,他突然感到心里很温暖。这个口罩,他一直没舍得用,被他藏在了背包的最深处。




一个汉堡包有两片面包,对于陈艾来说,一片像是理想,一片像是现实。他能做的,就是在两片面包里塞上更丰盛的馅料,把两片面包压得紧些,更紧些。




在所有外送订单的纸袋上,都会附上一张“麦乐送放心卡”,上面标注着生产、配膳、外送人员的姓名及体温。卡上有一颗大大的爱心,还写着,“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再大的困难除以十四亿都很简单。”







摄 影:王陆杰
摄 像:王陆杰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复工第一线|无接触配送骑手:每送...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