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切片背后的肿瘤生长故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发布时间:2019-10-21 15:00

摘要: 一个好的病理医生,是看切片看出来的。看了一辈子切片,就会像看电影一样,看出这张切片背后肿瘤生长的故事。

“一个好的病理医生,是看切片看出来的。”在上海市胸科医院病理科名誉主任张杰看来,显微镜下的世界难以计量,其深如海,能看到很多临床医生看不到的东西,“当看过上万张切片后,才会对病理有体会,当看了一辈子切片,就会像看电影一样,看出这张切片背后肿瘤生长的故事,看出原发癌在哪里,癌细胞是怎么转移的,还原这个患者的生活状态。比如原位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惰性,有时进一点,有时会缩一点。但这个过程不能模拟,只能想象。我见过一个原位癌惰性生长10年的病人,看过他10年的CT变化记录,才知道是怎样一个故事。”“切片背后,是一幕幕遗憾。”


病理组织学诊断,之所以被认为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最关键是其能反映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就是肿瘤的“去脉”或者叫预后,一个病理诊断名称相同的肺腺癌,都有着不同的“来龙”和“去脉”。这一点临床医师是难以看到的,一个病理诊断名称也很难全面反映出来。因此,对于肿瘤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病理医师应当有很多可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做出一个病理诊断名称和基因检测。“病理医师将肿瘤生长的故事讲给临床医师听,对那些有心的临床医师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应该是很有帮助的。”张杰表示。


他指着WHO(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出版的肺部肿瘤“金标准”说,国际上有标准参考,10年一本,而中国的病例远大于此,我们碰到的病例永远比标准要复杂得多,一模一样的好辨认,其他的就要从中发现原位癌的演变特征。有时候你要把脑海深处5年前的一个图像调出来,拿来比对,找指标证据,综合分析。为什么有的医生敢诊断,有的不敢,就在于有的医生善于分析总结,能看透细胞生物学行为。


张杰坦言,现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是美国制定的,但是肺癌研究,实际上日本做得最好。他去日本广岛大学进修过半年,记忆深刻,他们的标本可能远不及我们多,但每个都做得精细,做到极致。很多肺癌病理的新发现、新观念都出自日本,但是经过美国认证,就成了行业的游戏规则,成为世界标准。研究精神应该向日本学习。让他感慨的是,日本的病例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但是几个病人就能写出文章,我们可能二十个病人也写不出一篇文章,因为我们缺乏人力投入,缺乏创新,缺乏思考。不是我们的医生不行,主要还是没时间。当美国医生花20分钟和病人聊天谈心时,我们在5分钟看一个病人,因为后面还有100个病人在等候,我们没时间,病人更是等不及。


他认为,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病理学的发展跨度很大。我们现在已经从学习、效仿国外的知识和标准,踏入超越和创新的新征程。下一代人应该超越我们,力争成为世界标准的制定者。2016年,他出版了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胸腺肿瘤病理诊断图谱》。最近,他作为主编之一的《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气管、肺、胸膜及纵膈疾病》出版了,该书整合了国内10家名院病理科曾诊断过的301种疾病。


早期肺腺癌已成为国内常见病之一,手术冰冻切片快速诊断对决定手术切除范围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很好的标准。据悉,张杰正在同国内其他著名病理学专家共同起草有关病理诊断的标准。他说,尽管有困难,但还是要努力去做,因为这将对很多缺乏这方面临床经验的病理医师有帮助,因此很有意义。“一名病理科医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一直‘遵循’别人制定的规则,要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创新。”


责任编辑:王慧,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挖掘切片背后的肿瘤生长故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