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幸福?职业倦怠?情感劳动者如何跳出“情绪透支”怪圈丨观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朱兰英 发布时间:2024-03-13 13:30

摘要: 情感劳动需适度,无需过度。

有些观点认为服务人员的情感劳动充满了人情味,让客人体验到被尊重,而不会有任何孤独或难堪之感。但也有观点认为,情感劳动是对劳动者的“情感和劳动剥削”,他们在频繁的压抑或调动情感中极易产生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怀疑,或是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从而陷入职业倦怠中。


对此,专家怎么看待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所付出的情感劳动?当过度情感劳动对他们产生消极心理影响时,又该如何规避,帮助其脱困?本报采访到人力资源专家屈辉,谈谈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服务人员的情感劳动有多种形式


屈辉指出,“情感劳动”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霍奇斯柴德(Hochschild)于1979年在《情感劳动、情感规则及社会结构》中提出,“员工进行情感管理,压抑情感或伪装情感,形成交往对象可以观察到的面部表情或身体语言,以便影响交往对象的感受”,用以指涉劳动者在服务工作中所付出的私人情感。服务行业人员的情感劳动大致分为语言表达、肢体语言表达以及文字表达等几种形式。“比如热情地打招呼、接待客人,脸上时刻带着微笑、亲密的点头,给客人送出爱心小纸条、生日祝福等,都属于情感劳动的内容。”她表示,服务人员付出的这些情感劳动不仅是一种劳动过程,也是获得客户满意度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同时,服务行业人员的这些举动也是企业管理者对他们提出的要求。“管理者对于服务人员在情感劳动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主要是通过一些系统化些培训的方式来进行相应标准化的训练;另外,也会在他们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树立一定的标杆,让他们跟着这些标杆来学习。”屈辉向记者透露,管理者还会设置合理的奖励制度,对于表现出色的服务人员进行及时的奖励以示鼓励,激发和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应建立相应情绪缓压机制


屈辉还提到,如果情感劳动过于频繁,的确容易让从业人员产生职业倦怠感。那么,该如何能够规避呢?


她指出,首先,从业人员应调整心态,明确自己这份工作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尽到自己的本职义务,给客户带来满意度,让客户能够更好的体验到服务的价值。另外,企业也要建立好相应的情绪缓压机制,比如通过内部的一些工作方式来进行缓压。“比如,设立一些心理咨询机制,让员工在需要时可以享受到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或者组织进行一些团队的缓压活动释放情绪和压力,帮助员工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屈辉建议道。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制造幸福?职业倦怠?情感劳动者如...

制造幸福?职业倦怠?情感劳动者如...

劳权观点丨情感劳动需适度,无需过...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