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培养独立人格、该放手时要放手!大学生家长群引热议:家校沟通要掌握好边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4-03-27 20:21

摘要: 拔尖创新人才的最基本素质,就是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自主的学习能力与管理能力。

“我19岁了,妈妈还在大学家长群里回复‘收到’,发“大拇指”点赞,窒息了……”最近,“大学生家长群”话题再度引发热议,不少年轻人也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进入大学,学校如何把握家校沟通的边界,家长如何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学校、大学生和家长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大学生:不想被“监控”,互当“爸妈”


现在,不少学校考虑到大学生离乡到外地求学,为了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方便重要事务通知而搭建了信息发布和家校沟通的平台,家长群就是最方便的途径之一。不过,很多大学生却并不愿意18岁了还被父母时刻“监控”。


“我和室友互当爸妈。”网友“JUKK”说,辅导员要求家长扫码入群时,她和室友各自注册了一个小号,作为家长进了群。为了看上去更像家长,她们还特意换上了父母这一辈喜欢的头像,比如风景、荷花等。“群里导员发信息时,就回‘收到’,或者发送‘大拇指’表情点赞,或者‘抱拳’,还得当心别发送年轻人的表情包,免得露馅了。”之所以这样做,“JUKK”说是不想自己在学校的一举一动都被家长知道。“有重要的需要父母知道的事情我肯定会和他们说,但大学生了,我更想要自由。”


还有学生请了自己的哥哥或者姐姐充当父母入群。“没想到985大学还有家长群。”网友发帖说,她应弟弟要求进群,结果这个群成了她消息最多的群。


大学生们普遍不愿意父母进入家长群,感觉自己还像个没长大的小朋友,还在家长的管控之下。但是不少家长却欢迎家长群的存在。


家长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在外地读大学,孩子大学生活过得怎么样,她知道的并不多。“男孩子嘛,不太愿意聊,家长群倒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有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需要家长协助的,辅导员会及时通知我们。”


辅导员:自发建群,家校沟通有必要


“其实,作为辅导员,并不排斥建家长群,毕竟家校沟通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唐瑶(化名)在一所民办高校做辅导员,她说有家长三天两头在微信群里面@她,希望她监督孩子的学习,不要挂科。“还有家长私信来让我提醒孩子感冒了要吃药,天凉了加衣服。”唐瑶无语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沪上高校没有硬性要求建家长群,有些辅导员或者家长自发建群。“我们学院没有要求建群,但我知道有的中外合作学院辅导员会建个群,这主要是涉及到同学们要出国交流,方便和家长沟通。”辅导员周灵说,在新生报道时,家长们可能私下里会建个群,但主要是家长们之间相互交流。“其实,家长想了解更多信息我们也理解,但还是要掌握好边界。”


学者:本质是把大学生视为孩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学校建家长群在本质上,这仍然是把学生视为孩子、视为被管理者,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


熊丙奇指出,学校和家长都不能把学生当成“巨婴”来管理,在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务讨论、决策中,就该由学生自主参与,推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学校只需承担应有的辅助管理等责任。同时,家长也要懂得放手,而不是还把已经上大学的成人当“孩子”,让他们一直在“被管理”“被规划”中长不大。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拔尖创新人才的最基本素质,就是拥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自主的学习能力与管理能力。”熊丙奇说,家长们要该放手就放手,别当成温室里的花朵。


建议:别做“直升机式父母”


“有些家长在子女上大学后,会变成空巢家庭,充满孤独感的他们想要和子女有更多联结,了解他们的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空巢综合症’,还比较常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讲师、明园晨辉学者周家琦说,很多家长在子女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们对身份定义很大部分是“我是谁谁谁的妈妈”,当孩子上大学后,她们会有空缺感,家长群或者是其他方式帮助她们找回了并延续了家长的身份。


周家琦指出,家长群可能会给学生群体造成一定压力,这种压力会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被关注,甚至是被盯住,从而给他们造成一种紧张感,无法轻松地发展和成长。“这也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信任,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只会让父母与孩子关系越走越远。”


周家琦建议,家长不要把所有的身份认同都放在子女身上,在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之前,首先是自己。“如果家长生活中只有孩子,是很危险的,当孩子离开家庭之后,他们就产生了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焦虑。”周家琦说,家长要学会找回自己,不要更多束缚孩子,反而是要尽量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让孩子看到家长的闪光点,让他们觉得“我爸爸妈妈很酷”,让孩子与家长有更多话题,愿意主动沟通。


对于大学生来说,周家琦说,可以告诉父母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交流方式。“家长往往不愿意直接被告知你要怎么做,子女可以帮助他们排除错误答案。”此外,周家琦说,大学生们也可以询问父母“你希望我若干年之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一般会回答“希望你成为独立负责任的人”,从这个愿景出发,告诉父母将自己绑得更紧,只会阻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孩子进入了大学,就是进入了独立探索的人生阶段,父母的信任和给予的自由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要避免做过度干预的‘直升机式’的家长。”周家琦提醒道。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