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牌”T恤、“落水管”音乐装置、“拆”字耳环……“过渡博物馆”里留住记忆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1-04-01 16:43

摘要: 构建出了一个特殊的“过渡博物馆”,从而将旧日回忆重新呈现而出。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许多老旧社区即将从地图上消失,成为上海历史中的一个名词。


该如何将弄堂里的旧时光“定格”在人们新生活之中?近日,记者从杨浦区定海路街道了解到,利用从居民动迁基地里收集到的照片、老物件、旧工具等素材,将其设计成各式艺术作品,构建出了一个特殊的“过渡博物馆”,从而将旧日回忆重新呈现。




拆迁后要留住些什么


对于原心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吴秋玲来说,起初并没有想到,自己参与的一个社会项目,居然最终会发展成为一个“博物馆”。


“去年暑假,我们与街道一起合办了一个夏令营。”吴秋玲告诉记者,当时考虑到定海路街道不少居民都在动迁,于是就组织学生们探访老城区的旧改现场,希望他们能切身感受与其中的变化。


可是没想到的是,在沈家滩、中联村等居民区组团开展弄堂行走之旅后,成员们不仅拍摄了各类摄影作品,收集了大量素材,更是对旧改基地中留下的家具、玩具、生活用品等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收集最多的就是门牌号。”吴秋玲表示,不少成员觉得,老城区被历史进步的脚步所带走,但应该要留下其曾经的记忆,而光靠照片是不够的,“那么,能不能把手头的物品利用起来呢?”


于是,“过渡博物馆”的想法就此落地。在成员们看来,这个博物馆就是要通过摄影作品、物件展示、艺术创作、文创设计等方式,将旧日回忆“呈现”出来,带领人们穿越“记忆回廊”,重新感受老弄堂的独特魅力。


老物件成为文创新品


杂乱的落水管、破旧的衣架、丢弃的门牌……居民乔迁后留下的旧物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却仿佛与新生活“格格不入”。


如何让它们展露新光芒?“过渡博物馆”的组织者们,想用新旧对比的呈现方式,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这些旧物品陈列出来,或许吸引不了年轻人;但是如果将其再创作,就能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留存的记忆。”吴秋玲如此认为。


在这个博物馆中,有着很多稀奇古怪,但又充满想象力的文创新品。



例如,一堆废旧的落水管,通过设计,成为了一组声音“玩具”。“敲打上去,你觉得像是什么?”吴秋玲提示道,“是不是就像雨水落在管子上的声音?”


其实,这个声音装置最早的灵感,就出于成员们走在老城厢中,看到了墙外面横七竖八、纵横交错的水管,而这些对于住在新房里的人们来说,感到非常新奇。


“封门单”、“老门牌”,则成为了T恤衫上的最“潮”的标志;“丽君发廊”印到了冰箱贴上;一个“拆”字被做成了耳环,显得极为别致。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展品”,很能勾起人们内心潜藏的感情。


今后将会长期对外展出


“过渡博物馆”的效果如何?


就在今年3月,“博物馆”在静安区嘉里中心进行了展出。让吴秋玲有些意外的是,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这个呈现旧时记忆的展览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很多观众觉得,既犹如走进了“时光隧道”,又感受到了新意。


这对所有成员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吴秋玲告诉记者,根据街道的安排,“过渡博物馆”今后将会择机正式长期对外展出,“我们也正在创作更多作品,努力留住老城厢的烟火味。”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启动剩余30个旧改征收基地收尾攻...

“分钟级”缩至“秒级”!杨浦这个...

完成剩余600余户零星二级以下旧...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