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2万个新增岗位从何而来?上半年全市就业重要指标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0-07-31 09:14

摘要: 无论是新增就业岗位,还是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帮扶引领成功创业等重要就业指标,上海均已实现半年度工作目标。

27.12万个!这是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新增就业岗位的数字。


这个看似简单的数据,代表着什么呢?


今年1月之时,时任上海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今年本市新增就业岗位的目标是50万个。而当时间过半之时,本市新增就业岗位的完成度也已过半。


激流飞渡,上海呈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尽管受经济下行、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本市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压力凸显。可记者从市人社部门了解到,无论是新增就业岗位,还是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帮扶引领成功创业等重要就业指标,上海均已实现半年度工作目标。


27.12万个新增岗位属实不易


何为新增就业岗位?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晓,对于上海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统计口径。


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简单地说,本市新增就业岗位数量是指在统计期内实现就业、统计期末仍然保持就业的户籍劳动年龄段人数,同时要扣除退休等自然减员人数。


由此可见,上海在今年上半年面临复杂形势,部分行业受到重挫,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一度受到严重影响的前提下,依然能新增就业岗位27.12万个,属实不易。


援企稳岗“组合拳”见实效


岗位从何而来,关键在于企业。企业为何愿意招聘,关键在于信心。


援企、稳岗、增信心,成为上海上半年各项举措的重中之重。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本市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解决企业经营和用工成本高的问题,通过保企业来保就业。


考虑到此次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保障企业尽快恢复经营、减轻企业负担,上海在春节后第一时间出台社保费减负政策,于2月3日公布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限、实施培训费补贴等政策措施,切切实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之后,市人社局在3月10日公布了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延长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降低、继续实施社保减负等政策措施。


不仅如此,本市在疫情期间,给予了企业“补贴扶持”,如对春节期间生产能力应急征用及按规定审批开工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四类受影响严重行业中的企业,给予稳就业补贴扶持。


同时,上海还在全国率先出台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线上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支持职工参加培训、提升技能。


推动应届生先就业再择业


受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周期的双重影响,2020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而今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无疑受波及最深。


帮助应届生就业,需要“从上到下”。


就在上周六,2020年上海市夏季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面洽会在世贸商城举行,这是今年以来全市最大规模的线下招聘活动。共有750家企事业单位推出1.6万余个岗位,吸引4000余人到场,递交简历4583份,达成初步意向2257人。


而就在同一个双休日,上海各区、街道甚至镇级,都有相关的招聘会举行,同时在“云端”,还有各类招聘不断。


对此,招聘会主办方表示,上海的就业环境、岗位总量在全国仍处于领先位置。目前,经济社会运行已呈现出企稳回升、总体向好的态势,这不仅为企业吸纳就业带来了底气,也为应届生实现就业创造了更多空间。


帮助应届生就业,也需要“从下到上”。


在上海的基层,帮扶应届生就业的工作始终未停。在静安区,人社部门连续给高校应届生发信,由就业援助员一家家送上门,既梳理了包括培训、见习、灵活就业办理等政策,也将近期的招聘会列举其上,鼓励应届生前往求职;在金山区,岗位实现“点对点”推送,人社部门给一位位尚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打去电话,也送去求职信息。


来自市教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海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突破80%。市人社部门表示,上海将继续全面落实各项援企惠企政策措施,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积极助力企业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求职者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多项指标均已完成过半


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上海全市登记就业人数为1016.2万人,同比增加0.6万人。同时,调查失业率为4.4%,低于全国5.7%的平均水平。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办理就业登记参保的人数自春节后每月逐步回升,从6月底的数字来看,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稳定在21万的目标范围内。市政府实事项目“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以及帮扶引领成功创业、新增就业岗位等重要指标,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中流奋楫!稳就业,下半年将继续成为上海的重点工作。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上海将全面实施社保、财税等“保市场主体”的减负政策和人才支持政策;积极跟踪劳动力市场动态变化,做好针对性政策储备。


同时,积极扩大就业规模。把鼓励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积极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在挖掘传统产业吸纳就业潜力的同时,加强对互联网方式下的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的支持力度,拓展新业态就业渠道。


不仅如此,全面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各类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培训模式,探索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校企合作。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健全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在着力解决就业观念、职业技能、工作经历等制约青年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瓶颈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服务手段,确保居民就业得到有效保障。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