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创新成果“多点开花”!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特等奖首现“三黄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0-05-19 10:34

摘要: 刚刚,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5月19日上午举行,授予田禾、陈亚珠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授予许琛琦等10人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43个项目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31个项目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205个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5个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市奖在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个领域涌现3项特等奖,为近年来最多。


三大领域涌现好成绩


特等奖是对特别重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等产生特别重大引领和支撑作用的科技创新成果,最高规格的肯定。


2019年市奖在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领域涌现3项特等奖。其中,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自2012年恢复特等奖至今,除2013年和2017年特等奖空缺外,其余6个年份,累计涌现10项特等奖,其中2016年和2018年各2项;2019年3项,是近年来最多的年份。


发明奖特等奖“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实现了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技术的突破,对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进步奖特等奖“基于脑可塑理论新发展修复残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不仅创造性的提出了治疗中枢神经疾病的全新途径,而且深化了我们对于大脑及其神经系统的认识,对于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也具有启示意义。


“面向重大工业装备核心控制软件的安全可信保障技术及应用”,则作为上海全力打造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的核心技术支撑,促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电力控制等领域软件研制,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科研团队老中青结合


项目的全部完成人老中青人数依次增加,是近几年的普遍特征。这一定程度表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形成了一批老中青相结合兼具经验传承和创新活力的团队结构。


具体看2019年度,一是领军人才以40~50岁区间居多。2019年这一科研经验和活力相对成熟的年龄,占比为40.61%,较50~60岁区间高1.12个百分点,比30~40岁区间高26.82个百分点;二是科研主力以30-40岁区间居多。全部完成人中,正处在上升通道且最有创新活力的这一群体,占比38.89%,依次高于40~50岁区间和50~60岁区间4.61个百分点和30.17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度共有42个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为“80后”,其中主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大型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协同优化与智能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的上海交通大学的黄文焘副教授在2019年年仅31岁,是今年所有第一完成人中最年轻的。


首设科学技术普及奖


2019年度,上海首次设立科学技术普及奖,这也是地方科技奖励系统中首个以“科普”之名单独设立的奖项。线上、线下立体传播,主题馆、课程库、微课程、儿童读物多元化载体……科学技术普及奖的项目形式不拘一格,旨在授予取得重大科普成果,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组织。


首次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评选出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其中,同各种伪科学正面斗争的生命健康类科普成果,占科普奖项的26.67%。“基于心脑血管科普教育基地提升大众健康素养系列科普方法与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面向青少年的中医药系列科普读物(丛书、微课程、儿童读物)”等科普项目, 用通俗易懂的科学真相回应广大市民高度关切的医疗健康话题。

责任编辑:陈烺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