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就业观察|他们为何而来,成就感何在?申城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向一线社工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李美慧 发布时间:2024-03-20 11:10

摘要: 应届生、曾经的企业白领、海归……在申城各个街道,越来越多的“他”成为了一名名社工。

在上海基层,很多年轻人正不断“涌”向社工岗位。


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社会工作人才已达10万人,其中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员达35531人。而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持证社工总数已升至40864人。


分析统计显示,这一庞大群体平均年龄只有40周岁,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更是高达9成以上。应届生、曾经的企业白领、海归……在申城各个街道,越来越多的“他”成为了一名名社工。


这份一度被认为平凡而又繁琐的工作,为何开始受到年轻人青睐,报名人数逐年增多?年轻人在工作中有何收获,又给这份职业带来了什么?为此,本报记者找寻到了好几位年轻社工,寻求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除了“稳”更看重行业未来


“说实话,我在回国之前,从未想到过去当一名社工。”丁颖坦率地说道。


本科与硕士读的都是建筑专业,丁颖原先的就业方向是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不过从英国回沪后,丁颖开始发现,这条“路”有点“卷”。


“投了不少简历,回音寥寥。”正在丁颖有些灰心丧气时,居委会一位“大妈”的一句话让她找到了新的就业方向——“年轻人,你不如去试试社工?”


社工是什么?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丁颖惊讶地发现,上海居然有近2万家在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另外还有备案在册的社区群众活动团队近3万个,对社工的需求量不小。而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上海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将达到20万人,其中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相关证书人数要达到4.5万人。


“未来可期。或许,我真得可以去试试。”抱着这样的想法,丁颖去参加了社工考试,最终成功上岗。


为什么要去做社工?面对这个有些尖锐的问题。不少年轻社工并不避讳地表示,“稳”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相对而言,尽管社工是一线基层岗位,但稳定性还是相对较高。


不过,除此之外,年轻人也有其它的看法。


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李思谭入职了一家建筑公司做电气施工员。工作2年多后,去年他参加了上海社工考试,于同年8月入职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1515弄居委会,成为负责卫生条线工作的社工,是上海“最新”的一批社工之一。


“之前的工作是工科,比较烦闷,经常几个小时都要一个人工作。我比较喜欢和人打交道,在社区工作能够了解到居民的方方面面,能帮助到人也会让我有成就感。”李思谭说道。


图为李思谭正在清理楼道堆物。受访对象供图


现实考量以外,李思谭与彭浦新村街道还有一重特别的缘分——他小学、初中就在这里生活,如今回来工作,也是一种“落叶归根”,“我是这儿土生土长的人,我想把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丁颖也告诉记者,上海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际化大都市,社区治理一定是个重要课题。社区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和跨界的资源整合,肯定需要项目化的运作、一体化的协调推进,尤其是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更是离不开年轻一代的活力和创造力,“我对这份工作的未来,充满了乐观。”


这个岗位很锻炼人


与诸位新社工相比,已经在江宁路街道就业条线上扎根10年的田雪琴是他们的前辈,也亲历了社工工作近些年的发展。


成为社工前,田雪琴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助理。成为社工时,田雪琴只有32岁,也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


做好社区工作,需要不断提升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中,田雪琴逐渐发现年轻也有年轻的“优势”,比如遇到发起脾气来很凶的居民,田雪琴不会“硬碰硬”,会用“软”的方式劝他,“你马上要退休了,我的年纪可以做你女儿”。对方想一想,确实不好意思和一位年轻小姑娘吵闹,就冷静下来愿意解决问题了。


更让田雪琴印象很深的是,社工的工作待遇在切实提高:10年前,社工月薪只有2000元出头;如今,上海社工统一实行“三岗十八级”薪酬标准,一般月薪可以达到5500元以上。


据了解,所谓“三岗十八级”就是设立负责人、主管、工作人员三类岗位,其薪酬水平按照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关专业水平设置为18级,薪酬等级随其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岗位提升而提高。上海各区每年都会参考上年度全市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适度调整社区工作者人均薪酬水平,并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来自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社工队伍近4年的薪资涨幅达到了30%左右。


据田雪琴观察,近年来,社工岗位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我觉得他们都很厉害,很有想法,工作很积极很有朝气,”提到这些年轻的朋友,田雪琴对他们信心满满,“万一他们未来哪天不做社工了,不管是考公务员还是考事业编,或者出去社会上面试,我觉得任何工作他们都能胜任,因为社工真的是很锻炼人的岗位,做了几年之后,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给社区治理注入年轻力量


在采访中,不少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青年社工比例的增大,也为基层工作方法的提质带来了惊喜。


高璐燕今年29岁,如今在静安寺街道海园居民区负责青干、民政条线的工作。2018年,高璐燕大学毕业,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社工,一做就是6年。


在高璐燕看来,年轻人可以发挥更能熟练运用电子产品的优势,让社区治理更与数字化接轨,例如相比纸质记录,运用“社区云”等先进技术开展工作,更能推进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图为高璐燕在帮助社区老人。受访对象供图


这一点上,丁颖也有同感。她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社区普查时,用导航软件设计了一条“最佳线路”,结果意外受到了干部们“点赞”,“还是年轻人脑子活络,省时省力。”


此外,不少人认为,年轻社工也可以打破社区治理的固有工作模式,为工作带来一些新思路,比如通过公益市集、理想型社区打造等,让更多年轻居民也加入到社区治理中来,为社区更新升级等出谋划策。


李思谭也表示,自己也给这份工作带来了很多新鲜活力。比如,在做宣传工作时,他可以熟练制作各种幻灯片、流程图。又如,他非常重视对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一次加装电梯的推进工作中,有几位家住6楼的老人来到居委会,要求居委会加强劝说力度,改变低楼层住户的意愿。李思谭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向居民指出,居委会并不能以一个所谓的“官方”态度直接干涉居民想法,而是应该在居民之间搭建协商平台。居民看到“白纸黑字”,理解了,工作就能顺利开展下去了,成就感也就来了。


头图为高璐燕正在教老年居民使用智能手机。受访对象供图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