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白领爱上中医养生,老外争相学习茶艺书法!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点亮春日夜生活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4-04-08 20:22

摘要: 这盏市民专属的文化之灯让申城的春日之夜开始闪耀起艺术之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申城的文化馆、美术馆、群艺馆,乃至企业园区、商圈楼宇里,星星点点的灯光亮起,2024年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正式拉开了帷幕。遍布全市16个区的250个教学点、680门课程,陆续迎来了1.6万名学员,这盏市民专属的文化之灯让申城的春日之夜开始闪耀起艺术之光!


中医“新秀”深受90后白领欢迎


作为夜校总校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今年依然人头攒动。4月8日晚,手语、古琴、国画、小提琴、成品舞、首饰鉴赏等13门课程率先亮相,涵盖了非遗体验、艺术入门、职场技能等丰富类型。


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詹红生的石氏伤科班作为今年的“新秀”格外受欢迎。傍晚6点半不到,教室里已经座无虚席。市群艺馆副馆长徐皓告诉记者,上海是个快节奏的城市,努力工作之余,上班族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在关注到大众的广泛需求后,今年,夜校总校便与曙光医院合作开出了三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医课程,包括针对办公室职业病的伤科以及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的儿科、妇科。


中医课“首秀”深受上班族欢迎。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当天首次试水的石氏伤科班在一个月前已经未开先火。3月8日开启报名时,这门新课在今年的680门课里受欢迎程度排名前20,仅5秒就被抢光。这让詹红生十分惊喜,“没想到年轻人对中医这么感兴趣。其实我们来夜校开课的主要原因就是平时门诊太忙了,同样的问题有时一天要回答二十几遍。为了让老百姓少来医院,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好伤病预防,于是开了中医科普课。”


詹红生透露,以往自己面向的多是中老年人,此次夜校的学员则以90后为主,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他也针对性地聚焦上班族普遍会有的颈椎、腰椎、关节等问题进行了备课,“最重要是让大家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用得上。”


外籍学员最爱沪语和书法


不止是申城市民,为了让长期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也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美育体验,近年来,市民艺术夜校还陆续开设了不少聚焦中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类的外籍班。


聚焦传统文化的茶艺班吸引了中外学员参加。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记者探班当天,市群艺馆里就有茶艺、手碟两个双语班同步开课。茶艺班冉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中外荟萃的特殊班级,大家语言不同、肤色各异,却因为对中华茶文化的热爱聚在了一起。为了方便所有学员更好理解讲课内容,市群艺馆总校特意为这个班级配备了一名英语专业八级的志愿者担任“翻译”,这让班上的外国学生们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4月9日至10日,市群艺馆还将陆续迎来沪语、书法、中式点心等外籍班;而位于虹口区的精武总会教学点今年也推出了面向外国人的《精武迷踪拳》;上海淮剧团分校的戏曲水袖课同样新增了双语班。


“今年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还是中国书法和沪语,名额几乎秒光,二十几人的班级里将汇聚来自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学员,十分热闹。”徐皓坦言,上海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全民、全龄、全时段、全域的社会大美育空间,“让美育伴随市民终身,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是我们的使命。我们非常希望在沪外籍人士也能与大家一道感受中国文化、上海文化,融入这座城市,促进友好交往。”


“毕业生”反哺,文化馆里年轻志愿者激增


更让人欣喜的是,自2016年创办以来,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惠及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如今他们不仅学有所成,还开始学以致用。目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文化志愿者团队里,就有50%的志愿者是夜校毕业生。


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新增首饰鉴赏&首饰设计课。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以前我们的志愿者以老年人为主,中青年对文化馆了解较少,通过夜校不仅提升了年轻人对群文工作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正用自己的所学反哺社会。”而这也为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春季班开课之前,市群艺馆就主动与文化志愿服务挂钩,一方面针对中青年受众的新需求开发了近1/3比例的新课程,另一方面又在经典老课的基础上深耕了100门精品课程。


比如去年秋天首次亮相的手语课爆火后,就在今年春季班从总校走向了各个分校,主办方希望以此为上海培养一批手语志愿者,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的无障碍,进而让申城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沉下去”,让公共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融入市民生活,滋养城市文化。


头图为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手语课堂。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