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市劳模候选人王友农:他留给亲人的永远是忙碌的背影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琳 发布时间:2020-07-29 22:37

摘要: “暖男”王友农的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如今已化为指路明灯,正在激励更多人。

“七年了,他一直没时间修理家里的窗子,但只要一个电话,他就马上赶到工作现场。”提起王友农的生前的点点滴滴,他的爱人李国苹泣不成声。在她的记忆中,很多个夜晚,王友农都工作到12点以后回家,“我能做的就是给他留一盏灯,而他留给我的一直是奔赴工作岗位的背影……”


王友农(左二)参加2019年职工迎新春活动


2020年7月11日6时18分,上海吴淞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和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市劳模候选人王友农,因抗疫劳累过度,在突发脑出血昏迷75天后,终因伤病医治无效离世,享年51岁。


7月15日,劳动报首发《他把心和梦留在了邮轮港口》报道,以整版篇幅追记王友农的生前事迹,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近日,记者再度奔赴宝山,挖掘更多他生前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


年夜饭是一碗方便面


邮轮空间人员密集、空间相对封闭、通联国内国际,疫情突如其来,邮轮港成为重点防控目标。1月14日,上海街头还鲜有人戴口罩时,吴淞港就已经启动防疫机制,对武汉籍游客采取错峰登船的措施以降低感染可能。事实上,从那一天开始,王友农心里这根防疫抗疫的弦就始终紧绷,1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放松过一丝一毫。


1月24日大年三十,上午8时,地中海辉煌号靠泊吴淞口国际邮轮港,3500名游客下船。海关检疫时,三名武汉籍游客被发现体温异常,作为密切接触者的家属也被安排去医院进行隔离。当时,国家对于密切接触者还没有强制性隔离要求,情绪激动的8位家属拒绝接受隔离。


王友农(右二)在疾控中心吴淞分站了解疫情防控情况


正在公司开会的王友农得知情况,立即赶往现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他半个多小时的劝说,家属们终于同意接受隔离。但王友农还不放心,又驱车跟到了隔离点大场医院,还跑去附近的超市买了泡面、饮料、香肠、饼干等一大堆应急食品送过去。得知眼前这个始终和颜悦色、鞍前马后的大个子就是邮轮公司的董事长,原本还有点情绪的家属都被他感动了,不好意思再说抱怨的话。


做好安抚工作,王友农回到公司已是深夜,这时他才想起当天午饭晚饭都没吃。一碗囫囵吃下的方便面就是他的年夜饭。


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邮轮靠岸


不下火线的抗疫指挥员


从1月22日至29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共靠泊8艘国际大型邮轮,出入境旅客达30595人,作为亚洲最繁忙的邮轮母港,没有出现任何与港口有关的感染病例。而这抗击新冠的第一仗,是王友农8个昼夜没回过家,几乎24小时连轴转地带领全体员工打赢的。


1月29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暂时封港,但王友农没有停下来。他针对国外邮轮在疫情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拟出建议,并且花了大量精力和邮轮公司进行沟通。


为了4月23日皇家加勒比“海洋量子号”邮轮获准非经营性停靠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船353名超期服役的中国船员平安回到久别的祖国,王友农更是没日没夜地忙碌。4月14日傍晚,王友农刚向区委区政府做了“量子号”回靠方案的汇报,准备回公司细化方案,在楼梯台阶上重重地栽了下来。他被诊断为腿部四头肌群损伤撕裂,医生建议静养,不宜走动。因为住的老公房没有电梯,当天晚上,邮轮港的员工轮流把他背回了家。可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发现,王友农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根拐杖,一瘸一拐地来上班了,他随身还带着一大包衣物,干脆住进了值班室。4月22日,量子号回靠的前一天,因疲劳过度,他在参加一个直播论坛时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了下来,但还有人看到,一周内第二次摔倒的他,仍拖着伤腿反反复复地踩点、走路线。之后,为了处理邮轮上的突发事件,他睡了不到3个小时,凌晨4点又站在了码头现场进行指挥。


4月26日,完成收尾工作后,晚上九点,王友农回复了办公室关于拍摄抗疫志愿者集体照的短信。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一个小时后,他因突发脑溢血再一次重重地摔倒,昏迷不醒。

     

王友农生前接受采访视频


“暖男”留下劳模精神


“老爸,今天你还在睡吗?你有没有想我呀?今天已经是我隔离的第3天了,再过11天我就可以和你见面了,你要加油哦,爱你!”5月8日上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病房,王友农的弟弟王友军把手机轻轻放到的枕边,循环播放王友农爱女发来的微信语音。此时距离王友农突发脑溢血已经整整12天。得知父亲病倒后,王伯源立即返沪,每天发送微信语音希望能唤醒亲爱的父亲。


“愿他早日醒来”,是彼时王友农身边每一个亲友最大的期许。“我以为他能挺过来,他是一个多么热爱工作,多么坚强的人,”李国苹提起丈夫几度哽咽。因为几乎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王友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不可避免地就会被压缩。但他的家人一直支持着他的工作。虽然对“经常不在家”的父亲的记忆是“碎片化”的,但女儿王伯源把“暖男”父亲当做自己的偶像,“他是我最崇拜的人,一旦去做一件事情,就会全身心投入,这一点我和父亲的心意是相通的。”


王友农生前和妻子李国苹住在一栋没有电梯的老式公房里,他们也曾想过要换房子,“但他实在没有时间去看房”,这一拖就到了现在。因为丈夫的常年晚归,在家里为他“留一盏灯”是李国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现在,这盏灯仍然每天都亮着。李国苹表示,除了遗憾和悲痛,她感谢丈夫生前为自己指明了向善的人生。而“暖男”王友农的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如今已化为指路明灯,正在激励更多人。


链接:7月15日劳动报·劳动观察首发报道《他把心和梦留在了邮轮港口》,读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