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助力中医文献盛放绚烂之花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郑宜南 发布时间:2024-04-22 15:54

摘要: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致力于成为中医文化传播的桥梁和使者,助力中医文献盛放绚烂之花。

“为什么?为什么有时候效果很好,有时候效果就不那么好了呢?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一位40岁左右的女研究员在深夜的书桌前喃喃自语。


20世纪60年代初,疟疾在全球肆虐。1969年1月,在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的屠呦呦接到紧急任务,以科研组组长的身份,与全国60家科研单位、500余名科研人员一起研发抗疟新药,这一项目被命名为“523”项目。项目组先从各种文献中筛选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中草药或药方,然后由不同的小组对筛选出的中药分别进行研究,并提取其中的抗疟有效成分,而屠呦呦主攻的中药就是青蒿。很快,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有60%~80%的抑制率,这让人既激动又失落,原因是提取物抑制率效果很不稳定。


宝藏文献中发现“破题”关键


为了寻找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屠呦呦再次翻起了各种记载了疟疾治疗资料的文献。突然,有一本书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疗诸疟方:青蒿一把,上一味,以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渍”,《说文解字》释为“沤也”;《通俗文》解释道“水浸曰渍”,那是否说明要想青蒿发挥抗疟作用,不能用常规的中药煎服法?因为中药常规的煎服法是经过高温煮沸实现的,而书中记载的青蒿水浸用法,显然是常温甚至低温的。屠呦呦反复考虑,最终选取了低沸点的乙醚提取样品,结果惊人地发现,这个提取样品(青蒿素)对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了100%。2015年,因对青蒿素诞生所作的贡献,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当时研究遇到瓶颈时屠呦呦翻看的那本书名叫《疟疾专辑》。


《疟疾专辑》是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现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编写的10部专病专辑中的一本,于1956年出版。除了给屠呦呦带来过灵感的《疟疾专辑》,还有《哮喘专辑》《中风专辑》《黄疸专辑》《肿胀专辑》《调经专辑》《头痛专辑》《消渴专辑》《癃闭专辑》《重纂包氏喉证家宝》等9部。这10部专病专辑,是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的馆员们从中医经典、近代名家医案中选取精华,再结合个人心得编撰而成,可谓理法方药俱全,无论对临床,还是对教学,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价值。


做中医文化传播的桥梁和使者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科研单位之一。1968年,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还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以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为主要任务的中医门诊部。作为“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之家”,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成为上海地区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疑难病诊治和民间医药研究及交流的活动基地,更是汇聚海上名医、荟萃名家经验、培养中医后学、传承鲜活文献的中医药学术平台。


如今,文献馆继承老一代文献研究馆人的精神,数十年如一日,继续坚守祖国传统医学的文献研究阵地,不但成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药智库分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与医史文献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针灸学会戒烟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以及上海市矿物化石研究会中药矿物专委会主任委员等依托单位,还在办好《中医文献杂志》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文献挖掘系列研究,出版包括《馆员风采录》《上海蔡氏妇科历代家藏医著集成》系列、《民国医家》系列、《中医常见及重大疑难病证专辑》系列丛书,总数百余册。其中,《中医良方大典·肿瘤卷》荣获第34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中医常见及重大疑难病证专辑》16册,入选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


2017年,文献馆首次提出“使文献走下书架,让中医贴近生活”的科普理念,通过健康宣讲、网络直播、影视作品和科普读物等形式,努力让古老中医文献的精华,走入阡陌巷中,走入百姓生活。如用影视故事讲述中医实践,拍摄的中医科普微电影《同舟共济》《归来》《传人》等,先后在学习强国、新华网、中新网、央广国际在线、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等平台播出,累计网络播出超500万次。近五年,获得上海市“银鸽奖”活动案例优胜奖、上海市中医药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普及奖等在内的省市级以上科普奖20余项。文献馆人将继续在躬耕中医药文化传播事业中砥砺前行,用韶华和汗水践行属于中医界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