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创新糖尿病预警诊断监测新技术,女科学家提供中国方案,降糖有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孙明敏 发布时间:2020-05-22 10:08

摘要: 我国糖尿病领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糖尿病研究和诊治领域成果斐然,研究成果填补国际空白,为亿万“糖”人带来福音。

名医聚焦

贾伟平 医学博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市六医院院长,现任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和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专委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

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针对中国人群糖尿病及肥胖的特点,在遗传机制、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监测、管理模式及分子病因学都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主持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重大国合等各类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等各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何梁何利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杨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亚洲糖尿病学会杰出研究奖、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杰出科学贡献专家奖等荣誉。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当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名医风采

贾伟平的医者人生可谓功绩卓著。42年的从医生涯,一以贯之奉行为病家谋幸福的行为准则,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救死扶伤的事业中。作为我国糖尿病领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她在糖尿病研究和诊治领域成果斐然:率先建立了糖尿病功能诊断及血糖监测新技术;创建了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及诊治网络;构建了糖尿病早期遗传预警新技术。她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更为我国制定糖尿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中国标准”及“上海模式”,为数以亿计的“糖”人带来了福音。


建立糖尿病诊治监测的

中国标准

出生于1956年的贾伟平,赶上了上山下乡的浪潮,她逆流而上,有幸结缘医学,1975年,就读于西安医学院医疗系,她立志成为一名造福患者的良医。1978年,贾伟平开始了她的医者生涯,在健康所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1993年,她进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从此,与糖尿病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调查显示,在1989年至2007年间,糖尿病的患病率几乎增长了5倍。然而,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仍主要是基于国外的循证学证据。这时,她认识到,必须进一步研究更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方案。于是,她带领团队致力于研究“中国证据”以提供治疗糖尿病的“中国方案”。

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数量位居全球第一。面对这一“超大群体”,她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只有不断探索建立临床新技术,才能切实提高糖尿病防控效率。

为了便于替患者拟定合理化、个体化的降糖治疗方案,她带领学科于2002年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中国人动态血糖的正常参考值,为动态血糖监测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中国人大样本动态血糖谱系列数据库,阐明了血糖波动的特征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在国内率先探索了血糖波动与降糖方案的关系及机制;将动态血糖监测应用于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及其他伴有血糖变化的疾病,扩展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制订了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为判断正常人、糖尿病人及其前期的动态血糖水平及波动幅度提供了标准,突破性地提高了诊断和监测效果。

贾伟平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糖尿病学术领域的影响,更为我国制定糖尿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写入国内各类指南,以及医改慢病防治实施方案中。


打造“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的上海模式

“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糖尿病虽然无法根治,但却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凭借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贾伟平清醒地意识到:临床科研既要顶天——瞄准前沿、永攀高峰,也要立地——贴近生活、贴近患者,糖尿病防控的难题应该在临床一线和社区基层设法解决。

为了更精确地开展研究,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她带领团队下沉到基层,对多个上海社区人群进行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调查随访工作。调查中发现,在三级医院看病,血糖理想控制可达到60%以上,而在社区仅为20%-30%,且社区医院多年来都未实施过并发症检查。针对社区糖尿病知晓率低、血糖控制率低、慢性并发症筛查率低的“三低”现状,她从2007年起在国内首创“医院-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无缝衔接。2015年,通过牵头实施《上海市政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在政府的支持下,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了“医防融合”的上海市糖尿病预防和诊治服务体系,推进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下沉社区,使社区血糖控制达标率提升至48.6%。

此外,她结合基层糖尿病管理需求及特点,创建上海社区糖尿病同伴支持模式,建立患友支持小组。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患者能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规范化的糖尿病诊治服务和管理。


提供糖尿病防治“关口前移”的
早期预警新技术

作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她清晰地认识到,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且糖尿病的发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为了更早地发现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她着力于糖尿病早期预警新技术的研究。在建立10余万人群队列的基础上,开展了大样本2型糖尿病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新发现了12个并确认了28个国人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构建了“中国2型糖尿病遗传预警模型”,经上海社区的9年随访,进一步证实该模型可更早筛选出糖尿病易感人群。并研发出糖尿病遗传预警芯片,用于筛查糖尿病易感者。她首先发现了血清FGF21是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标志物,构建了“FGF21早期预测模型”。经随访研究证实该模型可以更早识别非酒精性脂肪肝。


“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需要始终保有热情”。这位从医42载的仁心医者,尽管身兼数职,但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充满激情的行医风格坚守在医疗卫生和科学探索的前沿阵地,“为病家谋幸福”是她取之不竭的原动力。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从妙手丹心的医学大家到勇于创新的女科学家,为了“糖”人的甜蜜生活,她一路披荆斩棘,困而不惧,艰而不退,奋而不止。
责任编辑:孙明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国家药监局:这5种常用药增加了“...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你是糖尿病的...

【医学大家讲科普】“专家讲糖”两...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