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沪首批援鄂医疗队医师组组长、市一医院呼吸科周新:66岁征战金银潭,他为何坚持与疫线同“呼吸”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孙明敏 发布时间:2020-02-21 10:16

摘要: 上海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率领团队日夜奋战在抗疫最前沿,周新以他的医者仁心和精湛医术全力救治危重患者的生命。

【名医风采】

66岁的周新教授,是上海援鄂医疗队中最年长的医生。这位40余年坚守呼吸临床一线的资深专家,与国家共命运,与患者同呼吸,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大显身手。此次新冠肺炎爆发,他又主动请缨,除夕夜出征武汉,成为全国第一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员;与此同时,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他临危受命,担任上海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率领团队日夜奋战在抗疫最前沿,以他的医者仁心和精湛医术全力救治危重患者的生命。


奋战在“武汉金银潭”

从医的第一天起,周新就立志要成为一名解除病人痛苦的好医生。这一次,他又义无反顾地冲在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上海是全国第一批赶到武汉的医疗队,我没时间多想,这是一个呼吸道的传染病,我本身就是呼吸科的医生,理所当然要参加这个医疗队”。周新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医者的使命担当。

“我以前也参与过大的流行病防治工作,SARS的时候我去的是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禽流感的时候我也参与了,所以对于我来讲,一点都不害怕。”尽管身经百战,对武汉战役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前沿阵地的情形,还是有些出乎周新的预期。

刚来的时候,武汉的病人非常多。各个医院都进一步加大了收治规模。金银潭医院加了200张床,周新负责的上海医疗队分管两个病区,原本每个病区是30个床位,后加到了41张床位,总共加了22张床。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周新教授就是上海医疗队一线医护人员的主心骨。他不仅负责制定患者治疗方案,还总是身先士卒,抢着做最危险的危重病患插管操作。

周新率领的上海医疗团队正月初一入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是目前集中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最多的医院之一。上海援鄂医疗队的医生分为六组,负责院区内2个病区的危急重症患者,每天早中晚至少有三名医生在隔离区病房。医护人员们每天就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工作数小时。

“我们来了武汉以后,今天是星期几都搞不清楚了。我们现在天天上班,没有休息,人家把病人交给你了,你不去怎么行呢?”

全副武装,披甲上阵,每天进入病区隔离病房忘我工作是周新教授来到武汉后的工作常态。他们每天上午八点钟交班,一个上午都要待在里面,等所有的交班完成以后,就穿好衣服,重新去查房。因为进入病房要花时间穿隔离服,怕危重病人突然发病赶不及,因此每组医生都尽可能延长待在病房里巡查的时间。周新告知,穿防护衣服的要求非常高,袖子等不能碰到地上,否则袖子就污染了。只有类似SARS、禽流感、甲流等传染病病区,才需要这种全身防护。日复一日的穿脱防护服,周新几乎是组内穿得最快的,自己穿完后还会帮助其他年轻的医生。

作为医疗组组长,周新除了指导医生们开医嘱,制定用药方案外,还要研究病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护士进行指导,完善医院防护细节。周新介绍说,主要是医疗方面的,所有的病人看一下,把他们治疗的情况做一个讨论,用药的情况、机器使用的情况等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疾病发展进程非常快,少数病人确诊后,会迅速演变成为重症或危重症的情况,也有的可能前一个星期还好,症状不严重,但后面一周甚至十来天迅速演变成为重症或危重症。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对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周新一方面注重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依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等呼吸支持治疗措施。周新团队每天都会分析所有的临床资料来决定治疗方案。例如,重症患者用鼻导管氧疗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改用高流量氧疗、无创或有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患者接受治疗1周至2周后,若是身体各项指标可以好转,大多可以转为轻症甚至痊愈。近1个月来,周新团队累积了治疗重症的经验,将众多患者从生死线中抢救回来。


医患情太暖心

入驻武汉金银潭医院将近1个月,上海的医护人员与日夜守护着的患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在防护服上书写上“武汉加油”字样,这既是对患者的鼓励,也是鼓舞士气。周新对防控新冠肺炎充满信心。

曾经奋战在“非典”以及甲型H1N1流感肆虐一线的周新,对防控传染病有着更深的体会:“面对传染病,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建设十分重要。被判定为重症与危重症患者的病人心理上大都会紧张。我们奋战在病房的医生、护士都会鼓励他们,让他们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这次疫情,出现了一些家庭聚集性病例,有时候一家三口人同时分别住在三家医院,或在一家医院不同的楼层,他们不能见面,于是在症状比较轻缓时,便通过手机相互关心、相互打气,如此“搀扶着前进”暖心的场景,激励着周新:患者也在感动着医生,让我们也更加乐观地面对各种难题。

最动情的时刻,是每一个走出病区的患者用特殊的方式向上海医疗团队表达的感激之情。被治愈的患者由于不能踏入隔离区,于是便将感谢的话写在纸上,贴在窗户上,隔着玻璃,向救命恩人致以由衷的谢意。每当看到这样的字条,见惯了生死的周新也会被感动,然后忍住激动的泪水,全情投入下一个病人的救治。

最心疼护士

作为上海援鄂抗疫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的周新,对自己在救治中发挥的“主心骨”作用鲜有提及,而对抗疫一线的护士却疼爱有加。作为一位长者,他对护士倾注了子女般的关爱,心疼之情溢于言表:跟医生相比,我们的护士更加辛苦。刚到金银潭医院时,武汉最低气温到了零度以下,病房里的窗一直开着,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下,有些护士一晚上坐下来都冻坏了。护士工作量很大,因为病房内没有护工和工勤人员,护士除了做医疗护理工作以外,还要为病人做生活照顾和心理安抚工作,一些日常事务诸如喂饭、处理大小便等都是护士在做。护士们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之后,不能喝水、不能吃饭,往往要连续工作4小时到6小时,长时间戴口罩把鼻部皮肤都压破了。最近,国家卫健委为他们调配了一批护士,工作压力有缓解,但护士们依然是非常辛苦的。而年轻的护士们无怨无悔,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周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其实,周新教授对护士的关怀一以贯之。2010年,他就用政府奖励的万元奖金在市一医院设立了护理关爱基金,至今已资助了20余名因病遇困的护士。


周新,从医40余年的呼吸科专家,拯救过数以万计危重患者的生命。在抗击SARS和甲型H1N1流感的战斗中,冲锋陷阵,义无反顾;新冠疫情当前,66岁的周新教授又挺身而出、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地投入到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

目前,连续奋战在金银潭医院近一个月的周新,正率领上海援鄂抗疫医疗队,奋力抢救更多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责任编辑:孙明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名医】沪首批援鄂医疗队医师组组...

【大咖说健康】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名医】市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