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瑞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赵维莅:挑战淋巴瘤,她是个“逆流而上”的“女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发布时间:2019-10-14 18:19

摘要: 她是同事和学生眼里的“女神”,患者心目中的“天使”,身兼数职,集医、教、研于一身,却能在每个角色里游刃有余,力求完美。

[名医名言]再多的赞誉也无法与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所带来的幸福感相比。我们不断地出发,为患者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永远不想对患者说“不”。


一个女人的美丽,随着岁月而增长,不仅仅来自于她的外表,更来自于她的心灵;来自于她的淡定、自信和善良,更来自于每一位她曾经救治的患者对她的无限祝福!


[人物聚焦]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实验诊断学组副所长,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副秘书长。《Pathobiology》、《Biomarkerres》、《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在《NatureGenetics》、《Blood》、《Leukemia》等国内外血液学权威杂志发表论著60余篇。相关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第一完成人)。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家863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先后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她致力于血液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恶性血液病化疗、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


[名医风采]


赵维莅,是同事和学生眼里的“女神”,患者心目中的“天使”,她身兼数职,集医、教、研于一身,却能在每个角色里游刃有余,力求完美。


她带领着一支年轻精锐的淋巴瘤团队,努力翻越血液病的另一座“大山”——恶性淋巴瘤,屡次斩获科技大奖,为推动淋巴瘤转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中国科学家在淋巴瘤研究领域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如今,淋巴瘤治疗已经成为瑞金医院的又一王牌,全国各地病患慕名而来。


交大医学院最年轻女博导、中国最美女医师……赵维莅几乎拿到了青年人才领域的所有重量级奖项,面对各种荣誉,她淡然道,作为一名血液科医生,我的生活和工作很简单。她把每天完整地“切”成三段:上午在病房,下午到实验室,晚上回家查文献、写论文。用她的话说,“上午与病人沟通,下午与学生沟通,晚上与自己沟通”。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肿瘤,它会像小船一样,随着血液系统向全身播散。所以许多患者确诊的时候分期就比较晚。我们要做的是‘逆流而上’,想尽办法给患者最大程度的治疗。”赵维莅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会竭尽100%的努力。


“女神”赵维莅


“开始时,她在大家眼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她有太多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我们只有仰望、敬佩。可慢慢回过神来,才忽然发现,她居然是个女人啊。”瑞金医院血液科的一位医生向记者调侃道,和赵主任在一起,大家常常会忘了她的性别,在专业领域,她是绝对的权威、大咖,我们的“最强大脑”。她悟性极高,思路敏捷,又勤奋钻研,身先士卒,举个例子,最近科里需要血液样本,她第一个撩袖管献了40ml血。谁不愿干的活,她都第一个挺身而出,所以大家对她都是服气的,团队的凝聚力很强。


初见赵维莅,会感觉一股扑面而来的强大气场,和她美丽的外貌相比,她的专业见识和人格魅力,更让人折服。说起女性的优势,她说,是“韧性”。“女性要在工作中与大家共同学习,大可不必成为女汉子,韧性和柔和,是女性特有的美丽。”


她的坚韧、毅力、执着,从最初的专业选择就可见一斑。坐落于瑞金医院的血研所,是沪上医疗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这里流传着“一门四院士”的佳话:30年来,王振义、陈竺、陈赛娟、陈国强4位院士师徒接力,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成为国际通行的治疗标准,“血癌”终于有了治愈可能。


但是,作为陈赛娟的爱徒,赵维莅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艰难的路——淋巴瘤,它位列世界十大恶性肿瘤,不仅发病率急剧升高,而且患者死亡率也很高。更重要的是,淋巴瘤尚未有突破性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和方法,无数科学小组都在为如何提高生存率苦苦鏖战。


“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血液病等待着被研究攻克,你们要有自己的创新。”带着院士的嘱托,“法语零基础”的赵维莅,两年后在巴黎硬是用一口流利的法语,完成了答辩。


2003年底,她回到瑞金医院后,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淋巴瘤亚专科团队,逐步建立起淋巴瘤诊治的规范化创新体系,先后发现了多个与淋巴瘤患者化疗耐药复发相关的分子标志,并找到有用的靶向药物。


在淋巴瘤中,有类“特级杀手”叫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它在亚洲地区相对高发,且恶性程度与白血病无异。赵维莅及其团队为了攻克病魔,埋头钻研,终于,在陈竺、陈赛娟院士的指导下,全球迄今关于NKTCL最全面系统的基因组学图谱面世。2015年,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遗传学》专门报道了这种亚洲人高发的淋巴瘤发病原理和临床预后的最新研究。


同时,赵维莅及其团队又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不断优化的淋巴瘤患者诊治手段和方法,患者的2年生存率从原先的40%提高至80%。她说,这归功于专业的医学研究和强大的MDT团队(多学科诊疗团队)。而她的团队则把成绩归于她的个人魅力——没有赵主任在各科室间协调沟通,我们就建不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人淋巴瘤生物样本库,也就没有这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而这也是赵维莅最大的贡献之一——带领团队花费10几年时间,筛选了600多个中国患者,建立了一个中国人的B细胞的分子分型基因谱,用它可以检测95%以上适合中国患者的基因突变。同时,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分型也在紧锣密鼓地建立之中。这就相当于用基因谱给患者“算命”,比如你的基因里有这些分子,就可能会复发。这个独创的基因图谱目前已经申请了专利。


“天使”赵维莅


在瑞金医院血液科5楼病区的入口,有一面感谢墙,上面贴满了患者的感谢信,每一封信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对赵主任的感激;墙对面的小桌上,厚厚一叠旌旗堆成小山。护士长说,患者常埋怨,为什么不把旗子挂起来,可是实在太多了,真的没地方挂。


“说话有态度、有温度,暖心。”“美丽的女医生,人美医德更美。”……记者百度了下关键词“赵维莅”,发现在一些著名的挂号网站里,很多匿名患者力荐赵主任,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她对患者是真的好,掏心掏肺那种好,在患者眼里,她就像个天使。”同事说,忙到没有时间吃午餐的赵维莅,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去门诊、病房走走,每个患者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


这里有一群CART患者,他们复发难治,连化疗都做不了,几乎被判死刑,最后只能尝试最新的细胞治疗。可这种治疗的风险很高,细胞因子复发伴有心衰、高热,甚至休克,为了让他们平稳度过危险期,赵主任每天去病房安慰患者,连双休日也坚持去,她还要求每个医生也要每天去探病。经常一个病房一天会碰到三、四拨去慰问谈心的医生。


“每当听到赵主任安慰我的话,就有了信心。”一位病情完全缓解的患者说。


“除了身体的治疗,心理疏导也很重要。要激励患者树立科学的医疗观念,积极配合逐层推进式的治疗。要和患者站在一起,共渡难关。”在赵维莅的倡导下,五楼病区成立了一支由患友组建的义工团队,还建立了“患难之交微信群”,十几个团员都曾是赵主任的淋巴瘤患者,如今有的已经结束疗程三年或一年不等。回归生活后的他们,定期回医院当志愿者,讲述他们与病魔抗争的经历,激励病友战胜癌症。


责任编辑:朱红妹,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工健康】谈瘤不色变!淋巴瘤要...

【名医】瑞金医院肾内科教授陈楠:...

【名医】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