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也可以这么教?每一节课都干货满满!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弘 发布时间:2019-12-24 15:03

摘要: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已毋庸赘言,然而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却并非易事。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强调课堂教学设计,并不是认为“形式大于内容,”而是通过教学设计,使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能够以更理想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课堂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将教学内容通盘考虑,将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作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教学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内容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成功的导入对吸引学生听课、思考,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所谓万事开头难。

根据导入的效果,有低效导入和高效导入之分。低效导入就是为了引出这一章节的内容或话题而进行的简单案例或其他手段设置,或与后面的内容关联度不高;或者导入的目的过于明显,学生一目了然,不足以激发好奇心和探求欲。

而所谓高效导入则是指导入的内容既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不能马上判断出后面的教学内容,因此产生迫切地想要听下去的愿望。但教师必须清楚导入的目的是为后面即将出现的主要内容服务的,要把握导入的内容与后面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即为下一步的推导做好铺垫。

教学案例“新、近、惑”

在思政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早已被广泛采用。思政课教学案例的选择一定要精,不能信手拈来,更不能简单堆砌,把思政课上成故事会。

因此事例的选择要遵循新、近、惑的原则。

“新”就是指事例最好是新近发生的,这样的事例有两大优点,一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二是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正好可以放在课堂上来讨论。用新鲜感来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

“近”就是指最好是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的事例,或者是他们比较喜欢或熟悉的领域。一个普通大学生的事例对学生而言往往要比一个“高、大、全”的名人更有说服力。

“惑”是指争议比较大,或者困惑比较多,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或者同龄群体的力量解决不了的,尤其是一些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思政课教师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引导,会大大增强听课的效果。同时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思想困惑的好时机。

最后,要以选择正面案例为主,即便是负面案例,教师也要通过负面案例的分析带给学生正面的思考。

设置学生上课兴奋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一气呵成的过程,如何将教学内容展开和推进,并能始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上,就存在一个如何把握教学节奏的问题。而教学节奏和问题的设计、案例的选择有着密切联系。在一节课的教学中,需要设计若干兴奋点,因为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关注的高峰是在出现在兴奋点时,而后逐渐衰减,学生于是出现走神、开小差。因此,要在学生产生倦怠之前设计下一个兴奋点。这些兴奋点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案例甚至可以是一个逻辑推导过程。兴奋点设置得当,有助于教学节奏的控制,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到一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从而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地符合大学生的需求,要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他们在学习之后将所知所学转化为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


责任编辑:谢静怡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孩子爱吃糖应如何教育?不如试试“...

看完《下乡养儿》,让我懂得了“父...

成长过程中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陪...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