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上海理工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张淑平:始终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的第一战线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谢静怡 发布时间:2019-10-22 13:33

摘要: 张淑平30年来和团队一起,成立海藻化学生物制造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制出的产品成功应用在医药生物材料等领域,为祖国培养人才。

[人物聚焦]

张淑平,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三八红旗标兵、国务院第三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教育系统第三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曾荣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上海第八届巾帼创新奖提名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上海市吴蕴初化学化工科技进步奖(提名奖)、 海藻化学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物理化学获上海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


[名师风采]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张淑平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张淑平认为这对她来说是无上的荣誉,30多年来,她始终秉持着“一个人要有一条主线做事情”的理念,和团队一起,把化学专业发展成为一级学科,成立海藻化学生物制造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制出的产品成功应用在医药生物材料等领域。


带少数民族班 全班9成学生申请入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张淑平获得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其实早在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年时,张淑平就曾代表上海市去北京参加50周年国庆观礼。所以20年后获得此章,是对张淑平一直以来的工作和贡献极大的肯定。回想起早前的工作,张淑平有些感慨:“研究生毕业后带的第一个班,就是一个少数民族班级,全班27人,作为班主任,一带就是四年。”


很多新疆学生来到上海,远离家乡,语言不通饮食也不习惯,开始会很不适应。为了让班里的学生尽快融入进来,张淑平没有像老师对学生一样一板一眼地按规矩来,而是先和他们交朋友,平时生活中多关心他们。“时间长了,其他老师给他们讲话,要想想才听。我去讲话,直接听。”这也表明学生们对张淑平的信任。张淑平没有辜负学生的爱戴,她从学生发展考虑,四年当中,张淑平尽可能带学生多看看上海有关高科技方面的展览,这对学生的眼界和未来都是有帮助的。同时,不少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不好,虽然不是张淑平教授的专业,但作为班主任,张淑平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学外语。让张淑平印象最深刻的是,进大学的时候班级里基本没有党员,经过四年的培养,毕业期间她带的班级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到现在20年过去了,很多学生都成为当地部门的领导,这和当初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分不开的。”张淑平欣慰表示,学生的成才,就是她最大的成就。


带领团队 提高国产岩藻多糖竞争力

2018年,“张淑平海藻化学生物制造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张淑平作为带头人,带领团队人员研究海藻化学方面的课题,至今已经有多项研究成果应用在各大领域。


从海藻中提取多糖因其成本高,效率低,在国内一直少有人问津。张淑平带领课题组,针对工艺设备复杂等逐一攻关,终于建成国内首条从鲜海带中高效提取岩藻多糖中试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中,化学试剂消耗量大大降低,万吨海带的岩藻多糖提取量几乎翻番,最终产品的价格较目前国内市场价格降低43%左右,大大提高了国产岩藻多糖的市场竞争力。


13年建成化学一级硕士点


2006年,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校长表示要发展化学专业。当时学校没有这个专业,受到委派后,张淑平和同事一起,从组建本科专业开始申报,经过13年的努力,如今学校已经拿到化学一级硕士点,化学专业在校生已经达到120人,在校硕士150多人。一个专业从无到有,再到有所成绩,作为牵头人,张淑平坦然表示一开始是不容易的,“要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其次大家齐心协力争取好的资源。”现在初步目标达成,接下来,张淑平带领大家准备化学一级学科的申报。


在教学上,张淑平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当中的应用。有一次张淑平带领大家到一个电话厂参观,告诉大家从电板到电话板之间看似距离不长,但是中间的学问不止一点点,从而讲解还会学到专业中的哪些知识。这样讲课既生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张淑平认为学习就是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上,很注重实际的引导。


30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教学和科研的一线,兢兢业业,为祖国培养人才,为科研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谢静怡,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校园内外】现在很火的生物化工学...

【名师】上海理工大学化学系副主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