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进校园,“劳动”教育正当时:进工厂、进车间、进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劳动”场景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海雯,柴一森 发布时间:2022-08-08 12:40

摘要: 上海市总工会联合多部门开展的“劳模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今年暑假,在家长们的闲聊中、朋友圈里,各种以“劳动”为主题的暑假作业、暑期活动层出不穷、精彩不断。自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来,“劳动教育”正不断走红。上海市总工会联合多部门开展的“劳模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也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注入全新活力。那么,当下的“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如何?老师和家长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劳动报记者和几位家长、老师还有劳模聊了聊。


劳动主题活动暑期走红


在市政工程领域工作的尤女士是本报的热心读者。虽然工作非常繁忙,但她仍时刻挂念孩子的教育。为了让儿子孙尤敏熹的暑期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母子俩会齐上阵,共同参与一些暑期公益活动。


参与中,细心的尤女士发现,在今年的各类活动中,“劳动”是当之无愧的热门主题,无论是拍一段孩子的劳动视频,创作一副以劳动为主题的绘画,还是用文字记录一段劳动经历。她告诉记者,“去年可没有那么多。”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感受。一周前,上海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申工社”发起了一项有669位网友参与的“职工子女暑期‘劳动’微调查”。60%参与调查的职工表示,这个暑假,自己的孩子有参与过以“劳动”为主题的暑假作业或暑期活动。


在调查推文下方留言区,职工家长们发言踊跃,让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主动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劳动环境和条件,正成为家长们的共识。网友“陈小孩童鞋”表示,因地制宜在家庭里开展“劳动竞赛”,“每天完成,即给一朵小红花,积累十朵小红花,可以换一包零食。”网友“爱跳跳”留言:从幼儿园开始就锻炼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家务劳动,并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走出去,在乡下体验种植劳作,在社区参与垃圾分类管理,让孩子体会劳动的快乐,慢慢地学习更多本领。



暑假来临,为了进一步深化劳动实践教育,不少学校也开展了以“解锁劳动技能”为主题的活动。比如,和田路小学引导学生在暑假里,围绕“清洁与卫生”“烹饪与营养”“整理与收纳”“防疫与消毒”四大板块要学会一项劳动技能。学校还设立了创造性劳动项目研究,如“怎样快速整理好桌肚”、“不会发臭的抹布”、“走路不会滴水的伞”等一个个极富创造性的“课题”引来学生积极参与。


上海静安创造教育研究院院长、和田路小学校长张军瑾向记者表示,“学校希望围绕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精神,通过劳动知识,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


劳动课程相聚“云端”


在这个“劳动”不断走红的暑假里,本市工会组织积极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巧思妙想、精心打造,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


“‘悦慧·悦美’云上慧生活”是宝山教育工会的一个明星品牌。每月一期的活动特别推出亲子版,工会特邀国家一级中式面点师、注册烹饪师线上授课,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制作老上海味道的葱油饼和烧卖。活动中,千余位教职工和他们的孩子一同在劳动中收获美食与美味。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在这个为宝山教职工“量身定制”的生活文化活动中,亲子类的“劳动”活动一直备受追捧。记者了解到,之前宝山教育工会还推出过雪媚娘、粽子、酸菜鱼等的美食制作课程。


在上汽集团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公司党委、工会等多方合力推出的“泛二代”夏令营正在进行中。整个8月,42组家庭将相聚“云端”,畅游独属孩子们的奇妙之旅。从去年的线下活动挪至线上平台,组织方动足脑筋,首次启用元宇宙学习平台,独家定制泛亚金桥园区的数字孪生版。“泛二代”们可以个性化定制元宇宙形象,在云游泛亚园区中了解企业文化及产品优势,学习精彩纷呈的科创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课程设置不仅有艺术课、物理课、编程课等,还有泛亚明星讲师亲授安全、智能网联、设计等汽车知识。作为中国首家合资设立的专业汽车设计开发中心,孩子们还将参与“爱车改造家”项目,通过体验爸爸妈妈的职业内容,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为产品开发“献计献策”。


我与劳模“零距离”


从最初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到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再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作为劳动者的先锋和榜样,如今劳模们也在文化育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每年寒暑假,在长宁区的虹古路上,经常能看到一群小朋友拿着扫把,在环卫工的带领下,与他们的家长、老师一起清扫马路。这是由上海市劳模、长宁区高洁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班组长陈豪杰发起的“我是小小清洁工”活动。“刚开始招募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来了很多家长,还有学校一整个班来报名。年龄基本都在9到11岁左右,积极性非常高。”


陈豪杰告诉记者,孩子的学习能力特别强,稍稍指点就掌握了正确的扫地姿势。扫把要怎么握才不累,垃圾要怎么抄才省力。“有模有样”的动作引来不少路人围观称赞。“这种劳动体验的方式真好,我儿子在家什么家务都不肯干,能不能送来你们这里锻炼锻炼。”有路过的家长拉着陈豪杰,硬是要留下他的联系方式。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看似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其实也有“窍门”。“你看我手上都磨出泡来了。”“那是你握得太紧啦,要像摇桨一样去扫就会轻松许多。”“没想到扫地还挺有意思的,以后家务活我全包啦。”每次活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常常令现场的大人们忍俊不禁。


虽然与陈豪杰分属不同行业,但上海市先进工作者、海事大学教授王天真也有同样朴素的劳动观,“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做家务,通过劳动实践得来的经验,才是最深刻的。”当临港地区在2015年开始集聚高校资源,推动大中小一体化教育时,王天真参与发起了“儿童大学”。她经常走进中小学校给孩子们讲解人工智能,也把孩子们请到海事大学的实验室来参观互动、动手实践等。每年暑假,她和团队老师还会组织科技夏令营,带着临港的十几位中小学生参加全国智能车竞赛。



“什么情况下要控制这辆车转向,转多少度,遇到障碍物怎么办,加什么传感器等等,我让孩子们自己去铺赛道,自己去测试。小朋友们特别起劲,我说11点半放学,他们不肯走,我说下午2点来,他们吃完午饭就来了,本来下午4点半下课的,结果到了5点还不肯走。”王天真笑着说。


王天真向记者表示,自己并不是单纯把技术教给学生,而是搭好了平台,让孩子通过动手实践,养成一种自主性的科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成果表达能力。


劳模精神进校园


除了劳模自发的一些劳动实践活动,早在2015年,市总工会、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便联合启动了“劳模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为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去年2月,市总工会会同市教卫工作党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也提到了“劳模工匠进校园”这一举措。


记者从市总工会宣教部了解到,“劳模精神进校园”开展7年来,先后成立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设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内),通过开展劳模价值文化、劳模精神文化、劳模制度文化、劳模品牌文化研究,探索劳模精神运用于德育实践的有效路径和方法;组建劳模讲师团,包起帆、徐虎等60位不同时期的劳模先后进入沪上大中小校园开展巡讲活动;推进劳模精神进课堂,开发了《劳模精神与职业信用》、《劳模精神与创新创业》等校本课程;设立劳模育人实践基地,20所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沪上高校签约,如李斌数控技术创新工作室、杨庆华输电技术创新工作室,组织学生在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活动。



去年,在市总工会、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支持下,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市劳模协会工会管理学院劳模学员分会联合开展了“百名劳模进校园与学生结对教育活动”。吴尔愉、陶依嘉等一百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劳模分别与市西中学、行知中学、崇明中学、蓬莱路第二小学、和田路小学等全市各区的17所中小学结对,举行报告讲座、主题班会和访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启动以来,分会开展各类结对活动共计43次,劳模学员参与人数162人次,两万多名师生参加。


今年疫情期间,不少结对学校把“劳模精神进校园”搬到了“云上”。比如上海行知中学邀请了胡昊然与沈厚龙两位劳模,为学生讲述“支教”故事和“战疫”的经历;松江一中邀请劳模导师马珏作了“用坚持和尽心铺就美丽平凡路”为主题的讲座;兴陇中学邀请了劳模王健康、张燕,与八年级的师生家长共话青少年的社会责任与家庭担当。


在孩子心中埋下劳模“种子”


“脚踏实地、热爱职业、团队合作,这些都是我们劳模身上最突出的共性,也是孩子未来步入社会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在全国劳模吴尔愉看来,“劳模精神进校园”更多为学生带来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引领,“为自己的事业、为国家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要让这些思想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播下种子,当他们踏入社会后发芽、开花、结果,成长为新时代的劳模。”


“劳模精神进校园为学生走近劳模群体提供了绝佳机会。”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上市公司协会原秘书长钱衡看来,过去,学生更多是从电视银幕上、书本上了解劳模。但现在,很多劳模会主动走到学生身边,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感。


“我们也会带着学生走进劳模工作室,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状态,甚至是劳模手把手带着学生一起实践。”上海市劳模、劳模学员分会会长王连云告诉记者,“有的孩子从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回来后,树立了新的职业目标。从过去认为读书不好才当工人,到如今自己也想成为一名拥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


职工建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劳动魅力


从今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开学在即,围绕“劳动教育”这项大课题,老师、家长们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建议1:做好校企对接,组织学生深入工厂车间


在申工社“职工子女暑期‘劳动’微调查”的一个相关问题中,有59%的网友勾选了“做好校企对接,组织学生深入工厂车间,增进对某一行业、职业的体验和认识。”一项。


“如果学生们能多一些机会去现代化、智能化的工厂参观,这对他们拓宽眼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都是有相当帮助的。”上海市山阳中学、金山区龙泉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蒋水清对此话题颇感兴趣。她告诉记者,金山区是教育部认定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在她所负责的两所学校内,丰富多彩的劳技课本就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在校内,有专门的劳技室和专职劳技老师;在校外,学校利用山阳周边的工业、农业、旅游业等资源,为学生们创造劳动、职业体验的机会。


蒋水清谈及,“目前,主要是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在做这方面的尝试,通过与周边企业合作共建,邀请企业老总来学校开展讲座,也会带着学生走进工厂车间参观。”但她更期待工会和教育部门从制度层面做一些设计,“主要解决资源链接的问题,比如哪些企业有意愿作公益活动,列一个菜单供学校挑选。”


建议2:“家门口”的街镇工会多提供一些“劳动”资源


尤女士从自身的经历出发,认为当下正在进行的“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非常好。她的儿子曾有幸和南浦大桥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先进工作者林元培面对面交流,“孩子回来后觉得科学家、劳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一群人,是真真实实的,只与他是‘一座桥’的距离,这让他更有信心去效仿、学习。”



尤女士还表示,由于孩子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围绕家庭、学校两点一线,所以她很期待“家门口”的街镇工会能多提供一些“劳动”方面的资源。“比如开设一些公益类的劳技课程。多创设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参与的劳动实践机会,比如去老年食堂、慈善超市作志愿者等。让他们多和一线劳动者接触,这对建立一个朴素的劳动观是很有益处的。”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议题解读丨补短板,厚植高技能人才...

2022年度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市总工会全面...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