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总工会将道班房升级改造,创新方法拓展更多服务设施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19-12-09 11:01

摘要: 今年寒潮来临前,长宁区再次发力,在巩固现有接力站的基础上,帮助20余家道班房升级改造。

两年来,长宁区累计开设了57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今年寒潮来临前,长宁区再次发力,在巩固现有接力站的基础上,帮助20余家道班房升级改造,一台台微波炉、空调送达工人身边,不仅拓展了接力站的外延,也让这份关爱更近更暖了。


创新服务内容现有站点内涵不断丰富


“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以环卫工、快递员、协管员、送餐员、出租车司机、物流驾驶员、交警辅警等户外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该项目启动以来,长宁区总工会在区域内先后开设了57个站点,其中包括市属单位37家、区属单位20家,分布在全区10个街道(镇)。


两年来,每当炎炎夏日,这里是职工们纳凉避暑的好去处;寒风呼啸时,屋内的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又让职工倍感温暖;在外奔波累了、渴了,这里更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不过,即使如此,57家站点中依然存在部分站点利用率不高、职工知晓度低的情况。


为了把实事做实,长宁区总工会积极调研走访,决定通过创新服务内容,丰富和完善现有接力站的内涵。于是,今年秋天,长宁区20家区属爱心接力站,除了拥有6项基本设施(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排插和桌椅)外,部分具备条件的接力站还新增了免费对外开放的“WIFI、厕所”两项基本设施。


同时,区总工会鼓励每家站点结合自身实际,拓展其他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比如提供外伤急救药箱、书报架,为一些农民工、建筑工人安排免费健康讲座、体检等,力求为户外职工提供更加贴心、人性化的服务。


道班房升级爱心接力外延不断拓展


不过,户外职工的一大特点是流动性极强,人员疏密程度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仅仅对固有站点“加码”还不够。为了惠及更多职工,长宁区总工会另辟蹊径,从行业入手,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将某些特定行业户外职工集聚的“爱心取水点”、“环卫工人道班房”等进行升级改造,作为区属“爱心接力站”的补充和延伸。


上周,记者来到哈密路的一个道班房,刚走进房间就感到一阵暖意袭来,在这个不大的房间内放着一张长桌、五六把椅子、一个微波炉、一个热水壶,立式冰箱里错落摆放着工人们的饭菜。一位正在“补给”的环卫工人老陈告诉记者,他负责清扫的街道附近其实有一家爱心接力站,但因为接力站有固定开放时间,而自己早上5点就开始上班,需要提前将饭菜放进冰箱,相比之下,道班房更加便利。唯一的不足是,道班房建成已久,设备普遍老化。


“此次区里对这些硬件设进行更新换代,虽然是小事,却解决了工人们的实际问题。”西联环卫工会主席唐媛媛说。据了解,像哈密路这样的道班房,此次参与改造的共有20余家,中山西路万航渡路路口的永达公司道班房也是其中之一。


这个坐落在高架桥之下的道班房是附近道路养护工人的避风港,此次改造,这里也收到了区总工会派送来的空调、微波炉等。捧着烫手的热茶、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工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其实,烈日下、寒风中,工人们更多需要的是认同和尊重。“这里是给他们遮风挡雨的临时庇护,是一个暖心工程,更是一个良心工程。”


看着崭新的设备,想到工人们今年可以度过一个暖冬,永达党办副主任虞克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优化激励奖励加大对接力站经费投入


除了拓展接力站的内涵和外延,在服务户外职工的过程中,长宁区也用心培养着一支肯负责、有爱心的站长队伍。


据了解,接下来,长宁区将进一步规范爱心接力站的服务管理,通过优化激励奖励,提升站点服务质量和积极性。


首先,各站点将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各系统、街镇工会也将加强对站长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区职工服务中心则会通过制定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站长沟通机制,全方位提高接力站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区总工会也将进一步加大对爱心接力站的经费投入,并对符合建设标准、彰显服务特色、作用发挥明显的先进站点和优秀站长予以奖励,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这些站长主动热情地站出来,与职工交流,让户外工作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实,建设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比如让户外职工在工作间隙有个喝喝水、热热饭、充充电、取取暖的场所。职工们虽然每天在接力站停留的时间不多,但必要的设施和几句贴心的问候,却能让他们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摄 影:朱擎
责任编辑: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如果职工不随迁,会有什么后果?

在什么情况下,职工可以拒绝随企业...

有趣味、定制化、多技能!“公益乐...

首页

顶部